如果生死之間有條線,這條線可能會劃在醫院的ICU。
5·12汶川特大地震,很多傷員的生死線就劃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ICU,其中7個傷勢最重的孩子,他們在生死線上來來回回了數十回合。而與死神拔河的,是包括華西醫院、北京協和醫院在內的全國7所頂級醫院的專家。7個孩子就此與7名專家結緣。
十年間,專家們與孩子們每年相聚,關注他們的傷情恢復、心理重建、學習生活。而孩子們,參加工作、創業、結婚、生子、上大學、讀研究生……
十年“相伴”,他們順利“長大成人”。
拯救
與死神拔河
7個截肢的孩子 終于挺了過來
瑤瑤至今仍然不敢關燈睡覺。
地震時,她在什邡鎣華中學上初二,教室在二樓。一陣猛烈的晃動后,她的眼前一片漆黑,感覺整棟教學樓都壓在自己身上,她一遍遍大喊“救命”,可埋得太深,一直得不到回應……39個小時后,瑤瑤被發現,獲救。
唐儀君、李丹、魏玲、寇娟是綿竹漢旺鎮東汽中學高二學生。唐儀君、李丹、魏玲一個班,教室在三樓,寇娟在四樓。回憶地震發生的瞬間,孩子們說:上著課,突然就“掉”了下去。
“到處都黑得很,到處都在喊,只有右手和腦袋能動。”唐儀君一開始還會掙扎,但很快就沒勁了。只能等著,有人來就喊,沒人來就等。魏玲也被死死困住,下半身完全無法動彈。李丹稍好,至少還能輕微動一動。
等待漫長而難熬。他們跟身邊人說話,和同學一起報數。但越往后,聲音越小,報數也越少。獲救后才發現,幸存下來的就只有他們那一小片人。一個班40多個人,只有十多個人存活。
夢里,唐儀君很長一段時間都會“遇”到地震,每次他都使出全力向屋外狂奔。當年,他在廢墟下埋了27小時,獲救后輾轉被送到德陽的醫院,當晚就截掉了雙腿。五天后,傷情惡化,被送往川大華西醫院。
寇娟被埋了20個小時,雙腿一樣沒能保住,在德陽醫院做完截肢后也被送往川大華西醫院。情況最嚴重的是魏玲。治療期間,大小手術經歷了30多次,單截肢手術就做了17次……李丹的情況要好些。她還記得,自己獲救后,很快被送到了德陽醫院給右手做減壓手術,但減壓不行,得截肢。“減壓之后就迷迷糊糊的,醒來就已經在華西醫院了。”
獲救后的瑤瑤也在第一時間被送到川大華西醫院,截掉了雙腿。加上來自北川的王飛和什邡的秀秀,一個失去了左腿,一個失去了右腿,7個截肢的孩子從不同的地方來到了川大華西醫院。
在治療過程中,7個孩子在生死線上來來回回了數十回合,每一次都是一場拉鋸戰。
川大華西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康焰,對這批孩子有著特別的感情。“他們年紀小,都才十多歲,都有肢體殘缺,治療期間,病危通知書幾乎每天都有。”當時,川大華西醫院成為地震危重傷員集中收治的主要醫院之一。康焰介紹,為了更好地救治傷員,當時衛生部從北京、南京、成都等地調集了7名重癥醫學科專家組成專家組進駐川大華西醫院,自己也在其中。
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副院長、重癥醫學科主任邱海波,在川大華西醫院支援了兩個半月。在他的印象里,這批孩子是他當年在川大華西醫院治療過的地震傷員里,傷情最嚴重的,也是醫護人員投入精力最多的。
李丹已記不清醫生下了多少次病危通知書。有一個讓她印象深刻的情景:截肢帶來的并發癥,讓她胸腔出血,體內出現積液,“搶救時感覺自己呼吸不過來了,很多醫生站在我周圍給我抽積液,感覺身體就像泄了氣的皮球。”
康焰對魏玲和秀秀的治療印象深刻。“每次為她制定手術方案,都是一場痛苦的‘拉鋸戰’:如果截(肢)多一些,可以減少感染風險,但不利于之后裝假肢,甚至可能損害生育功能;但截少了,再次感染只能再次截肢……”北京協和醫院內科ICU主任杜斌說,就這樣手術-感染-再手術,魏玲的右腿被截肢三分之一,左腿被截肢到骨盆連接處。
瑤瑤和魏玲在一個病房,床靠床。康焰還記得,每次給她們換藥,因為很疼需要麻藥,加上帶著呼吸機不能說話,兩個人就通過護士互遞紙條,相互鼓勵,“要堅持住啊,快好了”。
還好,孩子們最終都挺了過來,之后從ICU轉入普通病房,再進入康復中心,一直到2008年12月30日出院。因傷情較重,魏玲和瑤瑤的后續治療還持續了三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