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三個半月的伏季休漁,汕尾終于敲響了開漁的鐘聲,密集的船隊駛向南海,安靜的漁港再次繁忙,靠岸的漁火迅速流向人間煙火。在汕尾“漁家人”忙碌起來的同時,汕尾稅務部門積極行動,針對轄區涉漁企業開展專項宣傳輔導,為新漁季“開門紅”融入“稅力量”。

漁節啟幕:稅宣之聲唱響“開漁日”

為打響天下領“鮮”的汕尾海鮮品牌,汕尾組織了開漁季系列活動。在汕尾開漁文旅活動暨海產品交易推介會現場,漁歌合唱表演異彩紛呈,盡展汕尾“廣東省漁歌之鄉”的文化魅力。稅務人員向過往市民游客派發宣傳手冊,宣講最新稅收政策,介紹“網上辦、掌上辦”等非接觸式辦稅繳費服務,在漁歌聲中添足“稅費政策優惠之聲”。

走進海鮮干貨集市,琳瑯滿目的海產品讓人垂涎三尺,每個攤位都聚集了不少“吃貨”在旁試吃、采購。稅務人員穿梭在各攤位間,問需求、講政策、解疑惑。

“這是我們熱銷的魚膠、元貝海鮮干貨產品,這次海鮮干貨集市接到了很多訂單,發票需求量也增加了,稅務人員現場輔導我們辦理發票額度調整、開具發票,真是讓我們省心不少。”汕美海產貿易攤位經營者林女士表示。

據了解,汕尾市城區稅務部門以本次集市推廣活動為契機,組建稅宣“趕集”小分隊,為參展企業提供稅費優惠政策、便民辦稅服務舉措輔導,幫納稅人用好用足政策紅利、不斷推動產品迭代升級,提升游客消費體驗、激發消費熱情。

港興漁旺:精細服務助力港口建設

聲聲禮炮鳴響,位于汕尾紅海灣經濟開發區的遮浪漁港帆競出海,喜迎開漁來。不遠處,汕尾遮浪現代漁港(二級)二期工程(以下簡稱遮浪漁港二期)的建設現場同樣熱火朝天。

據了解,該工程是中鐵廣州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在汕尾承建的重點項目之一,將有效提升現有漁港整體形象、擴大船只停泊區域,為出海漁民提供更多的“卸貨”空間,也讓伏季時的漁船有更安穩的“家”。

為高質高效響應跨區域經營建筑企業的涉稅訴求,汕尾紅海灣稅務部門精準發力,組織“惠企服務隊”定期上門走訪,送上新電子稅務局業務辦理指引及適用的稅惠政策,確保政策精準匹配、紅利直達快享,護航企業項目建設提質增效。

“平常稅務人員會主動上門輔導我們辦理復雜涉稅業務、講解優惠政策,為我們提供了不少便利,讓我們更加安心地推進項目建設。”遮浪漁港二期負責人劉先生表示,該項目預計在2026年6月竣工,屆時遮浪漁港將成為集漁船安全避風、漁貨集散、漁業生產、服務貿易、運輸補給、濱海旅游、特色城鎮等功能于一體的現代漁港經濟區。

海味飄香:稅惠添彩守護“家鄉風味”

“每逢開漁季,海鮮的價格會實惠很多,品質也更加新鮮。”談到開漁日,汕尾紅海灣船頭家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船頭家)的負責人陳女士倍感期待,“優質的原料是加工出高品質海產品的關鍵,我們已經抓緊預定了一批上乘的海鮮作為加工原料,爭取搶先一步享受開海福利。”

據了解,船頭家主要從事海產品加工,經過加工后的辣貝蝦、橄欖紫菜、蝦卜脆等海產品廣受市場歡迎,汕尾紅海灣稅務部門也一直為守護“紅海灣味道”貢獻稅務力量。

“這些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稅費優惠政策,一路走來,我們切實體會到國家對我們企業發展的支持。”陳女士說道,成立于2018年的船頭家,慢慢將紅海灣的“小海鮮”做成“名優品”,享受各項稅費減免近8萬元,“源源不斷的稅費減免增強了我們的發展信心,我們也將一如既往堅守品質,用更好的產品回饋社會。”

養殖興海:稅收賦能護航產業發展

靠海吃海的汕尾人,在出海捕魚的同時,向來也擅長耕海牧漁,隨著近年來海洋種業、海水養殖的快速發展,市民游客在休漁期間,也能在汕尾的餐桌上見到“生猛海鮮”。

汕尾市海景洲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景洲)是海大集團在粵東地區的首個水產養殖種業園區,產業園占地8萬平方米,擁有親蝦與育苗車間27處、育苗水體1萬立方米,可實現年培育優質蝦苗100億尾、無節幼體500多億尾,其公司采用的南美白對蝦種苗繁育方法,不僅成活率高,蝦的味道也廣受消費者好評。

海景洲投產之初,汕尾陸豐稅務部門開展“稅惠深藍 護漁遠航”專項行動,為企業送上“開業稅惠禮包”,“一對一”“面對面”輔導涉漁稅費優惠政策,“稅收優惠政策帶來的‘資金活水’,為我們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海景洲財務負責人洪經理說道。據了解,該企業2023年享受企業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超20萬元,2024年以來享受從事農、林、漁、牧相關企業所得稅優惠減免700萬元,稅務力量持續護航企業發展壯大。

潮起潮落的千百年間,來自海洋的至味珍饈,一直滋養著汕尾這片土地,捕魚、養魚、加工魚,已經不僅僅是萬家燈火的生活習俗,更是汕尾奮進海洋經濟的重要實踐。下來,汕尾稅務部門將立足本職,在確保政策落地見效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和改進辦稅繳費服務,助力汕尾海洋漁業高質量發展。

編輯:鄭少純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