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隆冬時節,我國東北的很多地方是一派千里冰封、雪花飄飄的景象。對于東北的農民朋友來說,這時候“貓冬”,似乎是正常的一種生活狀態。但我們今天會認識一群有點特殊的黑龍江農民朋友,他們近十年來,非但不“貓冬”,還把農閑時節過得像農忙一樣,熱火朝天地耕種勞作。
廣東遂溪縣的馬鈴薯
近日,廣東遂溪縣的馬鈴薯長勢不錯,而負責種植和管理的是并不是本地人,而是一些來自黑龍江的農民。不久前,他們還在東北的土地上勞作。
常更國是黑龍江望奎縣龍薯聯社的理事長。望奎縣龍薯聯社是廂紅二村村集體領辦的合作社,有比較充足的機械設備和人力,在村里種植了5000畝玉米和馬鈴薯,但因為東北的冬天太漫長,人和設備都閑置起來。近些年來,每年11月前后,常更國都督促著農民們趕緊把秸稈翻埋,增加土地的肥力后,抓緊時間轉場去千里之外的廣東湛江種地。
機械運作現場
陸英文是龍薯聯社的農機手,因為馬上也要趕去廣東種地,這兩天他抓緊時間把家里安排好。
黑龍江綏化市望奎縣龍薯聯社社員 陸英文:前些年,收拾完就“貓冬”了,在家待著。這些年,跟龍薯聯社上湛江種土豆還能干三個月,多掙點錢,增加點收入。
種植現場
十多年前,望奎縣里在一次活動中了解到,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土地面積不小,但由于技術和管理跟不上,土地的效益一直上不去,屬于有地但還沒能充分利用;而望奎縣是個馬鈴薯大縣,農業機械和勞動力都很充足,但受制于半年都是冬天,屬于有人有設備,但沒地可種。雙方能不能互補一下呢?兩地的農業部門開始不斷接洽,開始探索“北薯南種”的可能性。
種植現場
農機手陸英文從黑龍江趕到湛江,立馬就下地開起了拖拉機。這些地是龍薯聯社租下的,負責生產管理的是王國新,這位望奎縣的農民在這里種馬鈴薯,已經種了快十年。
望奎縣種地的農民
從北方到南方種地,其實并不容易。望奎縣的黑土地土質肥沃,但遂溪縣屬于紅土沙土地,有機質含量低。所以望奎縣的馬鈴薯種薯拿到遂溪縣去種,產量根本上不去。跨省種地要種出名堂,首要破解的就是種子難題。
黑龍江綏化市望奎縣委書記 王頂: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沒有好的種子,農民千里迢迢到廣東種馬鈴薯效益很難得到保證。縣里迅速建設了馬鈴薯組培研究中心,上大學招引技術人才,拿出當時縣里最好的條件留住了人才,第二年馬鈴薯種薯的科技能力就有很大提升,后續又不斷地迭代升級,為聯社提供了適合當地種植的高產高效馬鈴薯種子。
設備運輸
另外,農民們千里迢迢去種地,光人去了還不行,還得把大型設備一起帶過去。但望奎縣到遂溪縣兩地相距3900公里,要把這些大家伙運到目的地,也面臨很大挑戰。望奎縣里統一組織運輸,分三次才最終把這些種植馬鈴薯的配套設備運到了廣東。設備到位了,種子問題也解決了,但在接下來的種植中,望奎縣的農民們還是遇到了難題。因為在南方種地跟北方不同,這邊氣溫高,好些病蟲害他們見都沒見過,靠之前的經驗是處理不了的。
黑龍江綏化市望奎縣龍薯聯社理事長 常更國:當時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聯系當地農技推廣中心部門,他們派來了很多技術人員,測土地含量,病蟲害了,到所有的地塊,挖回去的土拿到廣東農技推廣中心部門檢測,給我們指導,必須定期10天、20天打藥,病蟲害就緩解了,到現在也是一如既往支持我們。
種植的馬鈴薯
在各方力量的加持下,“北薯南種”項目在2015年正式啟動,隨后幾年,龍薯聯社種植馬鈴薯的效益一直不錯,因為屬于反季節馬鈴薯,能賣上價。因此先后帶動望奎縣農民120多人到廣東種植,每年人均增收都在15000元以上;廣東當地也有1000多人在這里務工獲得報酬。
2019年,隨著“北薯南種”的發展,廣東方面提出新思路,除了在旱坡地上種馬鈴薯,當地還有大片的水稻田,水稻收割后,冬田閑置4個月,是不是也能考慮大片種植種馬鈴薯?
種植現場
黑龍江綏化市望奎縣龍薯聯社理事長 常更國:沒聽說在稻田地里種馬鈴薯,第一反應我也認為種不了,但是廣東省農業農村廳提到的,說你去恩平和惠州考察考察。稻田地里主要解決排水,因為稻田地里種水稻非常平,馬鈴薯就怕種完了,下大雨水排不出去把種子爛了。郭教授我們回來就研究地塊,哪塊凹、哪塊高、排水口怎么做。
龍薯聯社在專家的幫助下,最終解決了排水這個關鍵問題,并和廣東粵良種業合作,探索出新的種植模式“稻-稻-薯”,即同樣一塊地,早稻和晚稻由擅長種水稻的廣東方面負責,第三季則由擅長種馬鈴薯的龍薯聯社種植,雙方分攤土地租金,各自發揮所長,一塊地一年豐收三次,將傳統主糧與新主糧結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釋放土地耕種潛力。
廣東湛江市遂溪縣委常委、副縣長 龐宇:很多思維,包括一些經營理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從兩縣的合作上升到綏化市跟湛江市的合作,再上升到黑龍江省跟廣東省的合作,每一年我們市里都組織聯席會議,研究兩地一些合作的具體方案。
種得好還要賣得好,為了讓實惠真正落到農民的腰包,龍薯聯社提前跟需要采購馬鈴薯的公司簽訂收購合同,發展訂單農業。同時,隨著“北薯南種”的效益日益顯現,他們種植的內容也不斷豐富,除了馬鈴薯,種植品種擴大到西瓜、紅薯和百香果等。
“北薯南種”孕育的無限機會,既有效盤活了東北閑置的農業生產資源,也增加了廣東冬閑土地的糧食產量,增加了當地老百姓的收入。
農戶陳美玉是廣東遂溪縣草潭鎮本地人,十年前她家一直種甘蔗,甘蔗是一年生作物,春節種下去隔年春節收,一年忙乎下來收入只有一萬多元。她想過出去打工,但是打工離家遠,無法照看小孩。她說自從東北人來種馬鈴薯后,她家里的日子一下子有了很大轉變,除了把地租出去有一份固定收入,平日里他們還能在種植基地打工,家里老小都能兼顧,她很開心。
種植現場
廣東湛江市遂溪縣委常委、副縣長 龐宇:我們的甘蔗產量從原來的70萬畝,降到現在大概30萬畝,騰出來的土地進行統一流轉,一個地方土地的流轉率越高,這個地方的農業規模就會上來,隨之是農民的增收,其實就是聯農帶農效應。種田對農業結構的調整太重要了,從2021年開始,我們遂溪的農業已經穩居全市第一,我們去年總產值到275個億,在廣東省排第三。
隨著“北薯南種”模式的推廣和不斷升級,相關的加工、倉儲、物流等產業在遂溪縣當地也得到了發展,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條。遂溪縣已經建立了6000噸的異地糧食儲備基地,同時在湛江市開設了多家農產品體驗店和進駐連鎖商超。通過打造“北薯南種”品牌,提高了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附加值,為當地農產品打開了更廣闊的市場。
農產品
同時,當地還和一些其他省市展開合作,逐步培育“北菜南種”,著手引進大蔥、西葫蘆、萵筍等。邢念華是山東人,他今年剛來遂溪縣,正和本地農戶合作,嘗試種山東大蔥。
“北薯南種”不僅讓黑龍江和廣東的農民掙到了錢,更重要的是它讓更多農民看到了機會。原本閑置的土地因為可以種更多農產品,農民可以有更多想法、更多合作;原本只能“貓冬”的冬天,現在因為有了去南方種地的可能,他們未來的日子因此而變得有奔頭、有希望、有動力。
黑龍江綏化市望奎縣委書記 王頂:“北薯南種”這一做法,正是解決農民增收增效的有效路徑,我們要持之以恒堅持下去。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因地制宜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我們要進一步深化南北合作,在更寬領域尋求合作的空間,使雙方的農民在這件事上獲得更大收益。
一顆小小“馬鈴薯”,大大激活了農業生產活力。黑龍江與廣東兩省通過“北薯南種”模式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增加有效供給,讓種糧更有奔頭。不僅為當地農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還促進了農業現代化和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為實現鄉村振興和可持續發展目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走出了一條借力發展、錯位發展、高效發展的現代農業之路。積極發展鄉村富民產業,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壯大縣域經濟,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北薯南種”正是一種有益的探索。(央視新聞)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