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湛江8月29日消息(記者鄭少純)8月28日,湛江科技學院新湖校區舉行以“扎根湛江服務灣區,創新引領鑄就未來”為主題的“媒體看湛科”暨“湛江科技學院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活動現場,來自全國30余家媒體單位的記者和新媒體平臺教育領域的傳播達人共同見證了《湛江科技學院高質量發展行動白皮書》(以下簡稱《高質量發展白皮書》)的發布,探尋這所粵西辦學規模最大的民辦本科高校近年高質量發展的密碼。
活動現場(央廣網發 湛江科技學院供圖)
“五育五創+AI計劃”勾勒高質量路徑
會上,湛江科技學院發布了《高質量發展白皮書》,以近10萬字的內容,從四大方面20個維度全面呈現了湛江科技學院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提供解讀學校發展邏輯和發展現狀的“密碼本”。該校校長彭壽清解讀《高質量發展白皮書》的主要內容。
據介紹,學校近年來取得了系列亮眼成果——
創新性提出了“五育并舉·五創融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全面推動了人才培養質量新提升。學生獲國家級、省級學科競賽獎項數量大幅躍升,2024年較2022年增長超13倍,學生在“挑戰杯”、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等高水平賽事中屢獲金獎。
動態優化學科專業結構,緊密對接國家戰略、廣東制造業當家和湛江產業實際,系統布局新工科、新商科、新醫科和新文科專業集群,學校服務地方發展的能力顯著增強,專業競爭力不斷提升,僅2024年就有近千名畢業生入職粵港澳大灣區優質企業。
實施“走進AI”十大行動計劃,逐步形成“教室智能、課堂智能、教師智能、管理智能”的智慧教育新面貌。開放合作協同育人活躍,聯合中量、華住、中興通訊等30余家企業共建6個產業學院,校企聯合培養人才成效顯著;還和西南大學教育學部、重慶三峽職業學院校校合作,聯合攻關課題,推動教學和科研資源跨省跨校共建共享。
實施“師資隊伍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高級職稱教師占比達29%,碩博專任教師占比達85%。推動產學研用一體化,實施產科教融合創新模式,建設“生豬產業研究所”“北部灣植物生態與景觀研究中心”等7個科研創新平臺,使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精準對接區域和產業需求。
湛江科技學院(央廣網發 湛江科技學院供圖)
以“產科教融合體”破題區域服務
《高質量發展白皮書》發布后,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人才發展專委會秘書長、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志文作了題為《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挑戰與思考》的報告。他指出,在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高校應更加注重內涵建設與特色發展,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契合度。他認為湛科“五育并舉·五創融合”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為同類高校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地方應用型高校的科研怎樣精準服務區域發展?彭壽清校長表示,學校堅持“應地所需、依地而建、為地所用、因地而興、受地所托、順勢而為”的辦學方略,通過構建高水平的“產科教融合體”,選準突破口,塑造獨特的服務優勢。如該校的生豬產業“產科教融合體”,精準鎖定湛江及周邊區域是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生豬養殖和供應基地,產業卻長期面臨疫病風險、市場波動、人才短缺等痛點開展研究,建立了“企業出題—學校解題—聯合驗收”的科研創新機制。
湛江科技學院校園景觀(央廣網發 湛江科技學院供圖)
針對“學校希望呈現給社會各界怎樣的辦學形象”的問題,彭壽清提出做有愛的教育、辦有溫度的學校、培養有品位的學生。他希望培養有審美能力、文化底蘊、創造思維、自律品質的當代青年。
金獎項目帶農增收,辦學實力顯智慧化
當天活動中,湛科2025年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廣東省分賽兩個金獎項目的路演備受矚目。《東方仙草》項目團隊介紹該團隊創新優化靈芝綠色栽培技術;《南竹富貴》項目則依托湛江富貴竹產業優勢,布局各大互聯網銷售平臺,年銷售額突破百萬大關,有效帶動周邊種植戶實現年增收數萬元。
彭壽清表示,本次活動是一次工作總結、辦學匯報,更是學校開門辦學和接受社會監督的行動。學校將以更奮進的姿態、更卓越的辦學成效,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為教育強國建設注入“湛科力量”。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