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湛江遂溪城月鎮石塘村的田間地頭一片繁忙。粵黑合作“稻稻薯”現代農業示范基地迎來馬鈴薯收獲時節,一輛輛來自全國各地的大貨車停靠在機耕路上,打包馬鈴薯裝車待發,一批批采購商遠道而來,走進地頭開展洽談合作。
  “今春的馬鈴薯產量不錯,平均畝產2300公斤,加上去年早晚兩造水稻,每畝利潤超過3300元。”望著田間里的忙碌景象,黑龍江望奎縣龍薯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相關負責人常加建笑得合不攏嘴。
  近年來,借著粵黑合作的“東風”,黑龍江省望奎縣龍薯現代農業專業合作社將北方“貓冬”農民、閑置的農業裝備以及優質的薯種帶到了遂溪,變“冬閑”為“冬種”,并逐漸形成“稻稻薯”種植模式:早造優質稻—晚造優質稻—冬種馬鈴薯,一年可實現三熟,在雷州半島上闖出了一條“北薯南種”的致富路。
 
  “北薯南種”升級實現多方共贏
  常加建介紹,石塘村的“稻稻薯”高效生產示范基地共有760畝,春夏兩季全部種植了早熟、優質、高產水稻新品種,晚造水稻收割后冬種優質馬鈴薯,實現了一年三造的高效生產。示范種植以來,一年能實現畝產值9000元以上,畝利潤收入達到以往的10倍左右。
  東北農民在遂溪縣種植馬鈴薯的歷史已有多年。早在2014年,在黑龍江省望奎縣和廣東省遂溪縣兩地領導的牽線下,習慣“貓冬”的黑龍江農民來到溫暖的南國之濱,在遂溪洋青鎮500畝旱坡地上試種馬鈴薯,畝產高達5000斤,每畝收益2000多元,為黑龍江的10倍。
  2018年11月,廣東粵良種業有限公司、黑龍江省望奎縣龍薯現代農業專業合作社、遂溪一畝田萬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三家企業組成粵黑合作聯合體,牽頭聯合本地多家種植大戶,打造遂溪縣“稻—稻—薯”南北合作發展聯盟,共建高效生產示范基地。與此同時,聯盟還建成體系完整、運行高效的“稻稻薯”訂單生產新模式,實現多方共贏,促進農業產業發展。
 
  小土豆有望撬動產業大格局
  “‘稻稻薯’是一種全新高產高效栽培模式。”廣東粵良種業有限公司教授郭榮發說,和旱坡地相比,稻田冬種馬鈴薯的優勢更明顯。水稻田土壤濕潤,肥力高,稻田土壤更有利于馬鈴薯生長。在同等管理條件下,稻田冬種馬鈴薯一般可比旱坡地畝產提高1000—2000斤。在冬種馬鈴薯之后,土壤肥力增加,來年水稻產量也將提高。
  據了解,“稻稻薯”模式生產時間僅3個月,龍薯農業合作社農民每人能掙兩三萬元,冬種馬鈴薯也使當地農地租金從200多元漲到600元以上,提升了當地農民收入。同時,合作社雇用當地百姓種植,一年發工資超過200萬元。
  據遂溪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進一步推廣“稻稻薯”項目,遂溪縣將出臺扶持政策,支持粵黑合作聯合體在雷州半島打造8—10個規模化“稻稻薯”高效生產示范基地和旱坡地冬種馬鈴薯示范基地,輻射帶動千家萬戶農民參與稻田冬種馬鈴薯,爭取在3年內讓遂溪冬種馬鈴薯種植面積達到5萬畝。
  南方日報記者 劉穩
  見習記者 陳思亮
  通訊員 劉桂軍 許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