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佛山7月19日消息(記者張順鵬)當全球經濟的羅盤在貿易摩擦的迷霧中震顫,貿易的航船在“不確定性”及“不穩定性”中尋覓航向,經濟大省廣東正將預制菜產業作為重要發力點,在規范與創新中尋得“確定性”的發展路徑。在佛山順德連續舉辦了三屆的預制菜產業大會,每一屆都是廣東預制菜行業一次“確定性”宣言。
第三屆中國國際(佛山)預制菜產業大會現場(央廣網記者 張順鵬 攝)
龍頭企業:從單打獨斗到集群作戰
7月18日,“世界美食之都”順德再度迎來盛事,第三屆中國國際(佛山)預制菜產業大會如約而至。
在佛山某預制菜龍頭企業的展位前,工作人員正忙著給排長龍的觀展商遞上剛加熱好的腌肉、燒臘等預制菜產品。這家從1991年就深耕食品行業的企業,如今已化身預制菜賽道的“領航者”,八大系列共一百多種預制菜產品暢銷全球。憑借“硬核”實力,企業今年再度榮登“中國預制菜企業百強榜”。
“這是我們連續第三年參展。我們產品品類多,像加拿大風味牛仔骨、廣式早茶都是主推的拳頭產品。我們的出品質量也十分穩定,這些都是品牌能登上‘中國預制菜企業百強榜’的底氣所在。”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
烤鰻企業的車間里,金黃的烤鰻正沿著自動化生產線流轉,這些征服了日韓市場的美味,如今成了預制菜出口的“王牌”;罐頭企業的貨架旁,新推出的即食魚罐頭吸引著年輕消費者,陪伴了幾代人的老品牌,正用新姿態擁抱預制菜的黃金時代。
記者梳理連續三年發布的“中國預制菜企業百強榜”發現,從2023共6家佛山企業上榜,到2025年獲評這一殊榮的佛山企業升至8家,佛山預制菜產業正展現出從“單打獨斗”到“集群作戰”的蓬勃活力,成為推動廣東預制菜產業如火如荼發展的堅實力量。
產業聚合:從資源散點到生態閉環
佛山南海區的桑基魚塘邊,藏著預制菜產業鮮活的密碼。這里有全國最大的淡水魚養殖區。清晨,剛捕撈的草魚被送往加工車間,幾小時后就變成了包裝精美的魚滑。從冷鏈物流企業到包裝設計公司,從研發機構到電商平臺,1500多家全產業鏈企業在這里共生共榮。
那些在簽約儀式上落筆的項目,如今已變成一座座拔地而起的廠房。更令人稱道的是全國首個淡水魚預制菜全產業鏈技術規范的誕生,就像給快速發展的產業裝上了“導航系統”,讓每一份出廠的預制菜都帶著標準化的安心。在這里,政府的“有形之手”與市場的“無形之手”默契共舞,從原材料供應到終端銷售,從技術研發到標準制定,一個完整的產業生態閉環正加速形成。
行業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廣東預制菜產業規模突破960億元,占全國的13.7%,同比增長率超過28%;預制菜企業約8000家,占全國的11.9%。
“廣東擁有全國最大的預制菜產業規模,產業集群效應顯著。”業內專家認為。
正如中國國際(佛山)預制菜產業大會的創辦,不僅成為廣東打造預制菜產業創新生態和集聚效應的關鍵平臺,更化作撬動區域協同發展的有力杠桿。以產業盛會為樞紐,順德、南海、三水三大省級預制菜產業園建設正駛入快車道。一大批行業頭部企業紛紛搶灘入駐,形成強勁的產業集聚效應。以順德區為例,目前該區已初步構建起覆蓋 “農產品供應+精深加工+冷鏈物流+貿易銷售+品牌推廣+科技研發” 的全鏈條預制菜發展生態圈。
第三屆中國國際(佛山)預制菜產業大會現場(央廣網記者 張順鵬 攝)
出海航道:從本土味道到全球餐桌
佛山港的碼頭邊,冷藏集裝箱正被吊裝上船,箱子里的預制菜帶著嶺南的煙火氣,即將跨越重洋抵達異國他鄉。當佛山預制菜的集裝箱在洛杉磯港開箱時,那些真空包裝里的清蒸魚、豉汁雞,正悄悄改寫著外國人對中餐“復雜難做”的刻板印象。
如今,廣東預制菜企業的出海故事正在全球各地精彩演繹。參加德國科隆食品展的業務員們,總會帶著便攜加熱設備,現場演示預制菜的神奇——只需幾分鐘,就能讓外國客商嘗到剛出爐般的廣式燒臘。為了讓“新鮮”直達,佛山的冷鏈物流企業專門開辟了“預制菜專線”,從魚塘到餐桌的全鏈條溫控,讓遠在巴黎的食客也能嘗到帶著順德清晨露水的鮮甜。從東南亞的華人超市到歐美的高端餐廳,廣東預制菜正沿著海上絲綢之路,鋪就一條通往全球餐桌的新航道。
從本土味道飄香全球餐桌,廣東正在國際市場上持續打響“粵味”預制菜的名聲。數據顯示,2024年,廣東預制菜全口岸出口額達317億元,覆蓋全球六大洲。作為預制菜出口的“隱形冠軍”,順德魚皮角、盆菜、佛跳墻等產品暢銷美國、澳大利亞、日韓、東南亞等地。2023年,順德預制菜出口達16億元,同比增長17%。
“身為行業龍頭企業,我們在保持高水準出品的同時,也將進一步推動預制菜出海,希望在未來3—5年,以東南亞、歐洲等海外市場作為我們新的業務增長點。”佛山某預制菜龍頭企業相關負責人接受采訪時說。
支柱產業: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
佛山大盆菜、汕頭牛肉丸、湛江金鯧魚……隨著廣東全省15個省級預制菜產業園形成“多點開花、各具特色”的產業布局,預制菜產業正為廣東加速農業現代化進程提供關鍵動力。
行走在順德的預制菜產業園,車間里機器的轟鳴與研發室里的討論聲交織成動聽的樂章。依托預制菜產業優勢,順德加速布局預制菜全產業鏈:2022年推出加快推進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六個一”工程;2023年又推出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如今的順德,全區預制菜全產業鏈企業超300家,產值約540億元,還入選“2024預制菜產業基地百強榜單”,位列全國第三、全省第一,實現了產業集聚和產業實力的雙提升。
《“媒體+”助力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倡議》發布(央廣網記者 張順鵬 攝)
“佛山順德在預制菜產業風乍起時,便延續其慣有的先知先覺、先人一拍、快人一步的風格,以國際博覽會為平臺、產業園為載體,集聚全球要素資源。依托‘佛山制造’實力,推動‘世界美食之都’的文化稟賦實現工業化躍升;同時以‘媒體+’戰略構建全球文化IP,強化產業文化的引領力與支撐力,彰顯了戰略眼光、產業實力、創新魄力與產業建設的爆發力。在新消費時代,佛山預制菜產業的崛起,讓人充滿期待。”業內專家如是說。
專家說的“媒體+”,便是廣東新近出臺的《“媒體+”賦能“百千萬工程”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行動方案(2025—2027年)》。顯然,預制菜產業又迎來了媒體持續注入的強勁傳播動能。
眾人拾柴火焰高。除了主流媒體,廣東還在推動更多的社會力量和“鄉村網紅”參與農業賦能。今年6月,廣東出臺《“網絡強村”助力“百千萬工程”工作方案》,提出了六個“系列100”重點任務:舉辦5期千名“鄉村網紅”大培訓,努力推動“手機變農具、直播變農活、流量變農資”成為廣東農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當一個產業能讓漁民的魚塘增收、讓工人的車間紅火、讓城市的經濟添彩,它早已超越了普通產業的意義,成為經濟版圖上悄然崛起的新支柱。當全球供應鏈還在震蕩中調整,廣東的預制菜產業已用穩定的產能、迭代的技術、拓展的渠道,編織出一張穿越周期的安全網。這種確定性,既是經濟大省挑大梁的底氣,更是新消費浪潮中亮眼的“定盤星”,讓每一個關注者都能清晰看見:在不確定的時代,實干正書寫著確定的未來。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