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 品青海牦牛奶茶、觀匈牙利桌式足球、隨廣東“南海一號”揚帆出海……沒有華麗的儀式,11日上午10時30分,為期5天的第十三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開幕。
排隊入場,秩序井然,現場猶如一個文化大集市。本屆文博會總展位面積10.5萬平方米,吸引了2302個單位參展,比上屆增加5個,全國31個省份及港澳臺地區全部參展。主展館設文化產業綜合館和8個專業館,包括文化消費時尚文化館、影視動漫館、新聞出版媒體融合館、文化科技館、藝術品館、“一帶一路”國際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工藝美術館。
在5號館(文化科技館),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改革和發展的成就專題展區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觀眾駐足。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實施了《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等重要文件,全面推進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我國文化產業呈現出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態勢。2016年,全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增加值從2012年的18071億元增加到30254億元,首次突破3萬億元,占GDP的比重從2012年的3.48%提高到4.07%。
在7號館,記者注意到,原來的“一帶一路館”被升級為“一帶一路·國際館”,展示內容更加優化、豐富,印度、埃及、立陶宛等展區受到熱捧,人頭攢動。本屆文博會的國際范更足了,來自全球40個國家和地區117家海外機構參展,其中以色列、美國加州帝國郡都是首次以政府形式組團參展。與此同時,來自美國、英國、法國等全球99個國家和地區的約2萬名海外展商也前來參展、參會、采購。
在4號館,原“新聞出版館”名稱也被調整,新館名為“新聞出版·媒體融合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組織了國內重點數字出版及轉型示范企業、新型媒體企業和融媒體項目平臺參展,重點推廣數字全民閱讀APP、掌上書城APP、數字出版產業園等項目。記者發現,該館主要由數字出版與傳統出版兩大展區構成,數字出版展區規劃面積占該館的71%。
除了會展中心主會場,深圳各區設立的68個分會場(比上屆增加了2家)活動也陸續開幕,亮點紛呈。比如,平湖DCC文化創意園分會場生動再現了停演40多年的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平湖紙龍舞。
“深圳像是連接歐洲和中國的一座橋梁,來到這里,我感覺像是打開了世界的文化大門。”來自立陶宛的一名參展商說,他這是第四次參加深圳文博會,感覺深圳文博會非常多元和國際化,每一次來深圳都收獲良多。
本屆文博會將于5月15日結束,期間將舉辦逾500場文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