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tkqou"></i>
  • <i id="tkqou"></i>
  • <i id="tkqou"></i>

          央廣網

          為創新發展護航 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審結近萬案件

          2017-04-24 08:28:00來源:南方日報

            據南方日報報道: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

            2014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調研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時指出,當今世界,科技創新已經成為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支撐,成為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變革進步的強大引領,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

            知識產權法院對推動科技創新意義重大。廣東早在2009年就有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的設想。2014年12月16日,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正式掛牌。建院兩年多來,該院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審判職能,成為廣東法院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先鋒。

            成立以來至今年4月17日,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共受理案件11611件,審結案件9405件,結案率為81%;法定審限內結案率達90.58%。

           

            部署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提出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其中一項為: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健全技術創新激勵機制,探索建立知識產權法院。

            2014年8月3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在廣州設立知識產權法院的決定。自2014年11月3日起,《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北京、上海、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案件管轄的規定》正式施行。

           

            落實

            2014年11月19日,國內首個按照中央司法改革精神設立的廣州知識產權法院遴選委員會成立,并啟動了首批主審法官的公開遴選工作。12月16日上午,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正式掛牌成立。12月21日起開始受理案件。

            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要求,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各位法官要牢記使命、不負重托,充分發揮知識產權法院在推動司法體制改革和創新型經濟發展上的雙重作用,高水平做好知識產權審判工作。

           

            發揮審判職能

            對共性問題提出司法建議形成保護合力

            在正式收案一個月之際,2015年1月21日上午,廣州知識產權法院首次開庭審理案件。值得注意的是,該院三位正副院長分別擔任三宗案件的審判長,敲響了開庭的法槌。

            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是如何充分發揮審判職能,維護創新驅動發展的?筆者注意到,該院先后出臺《加強司法保護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見》《關于依法懲處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違法行為的專項工作方案》等文件,積極探索發揮司法保護知識產權的主導作用。具體包括:

            ——加強專利權案件審判工作。共受理專利案件6182件,占全院收案總數的53.24%,依法審結專利案件4491件。

            一方面,積極穩妥適用訴前禁令。如在“子彈口紅”外觀設計專利權糾紛案中,根據權利人申請,該院在全國三家知識產權法院中首次作出專利訴前禁令裁定,責令兩被告公司立即停止制造、銷售、許諾銷售涉案口紅產品,及時制止侵權行為,避免損害繼續擴大。

            廣州知識產權法院負責人介紹,該院還合理根據發明、實用新型以及外觀設計專利的創造性大小,合理確定專利權保護范圍和保護程度,“比如在VMI荷蘭公司訴某橡膠機械公司侵害發明專利權糾紛案中,我們綜合考量原告輪胎鼓的技術研發成本,合理推定行業平均利潤,判決被告賠償原告經濟損失300萬元。”

            ——加強著作權案件審判工作。共受理著作權案件4039件,依法審結著作權案件3712件。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針對專利、技術秘密、計算機軟件等技術類民事和行政案件,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專門設立技術調查室,探索建立“技術調查官”制度。

            比如,在法國達索公司訴相關企業侵害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系列糾紛案中,該院“技術調查官”共對65臺計算機上的涉案軟件進行證據保全,涉案軟件市場價值達1120萬元。

            ——加強商標權案件審判工作。共受理商標權案件763件,依法審結商標權案件655件。

            在審理商標權案件時,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注重對審判中發現的普遍性問題,及時提出司法建議,形成司法與行政的保護合力。

            如,該院在審理杭州西湖區龍井茶產業協會商標系列維權案時,向廣州市工商局發出相關司法建議。最終,該局結合上述司法建議,及時采取措施加強對全市茶葉地理標志保護工作,取得良好社會效果。

           

            做司改“排頭兵”

            建立法官對案件質量“終身負責制”

            作為司法改革先行先試的新型法院,建院以來,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堅決貫徹落實好司法改革的各項要求,切實當好司法改革的“排頭兵”。

            其一,率先落實司法責任制。一方面,為規范權力界限,該院制定《權力清單細則》,確保審判人員各司其職,明確審判委員會、合議庭、主審法官的權力界限,保障審判權符合審判規律科學運行;建立審判委員會討論事項過濾機制,促進法官、合議庭積極履職、主動擔責。

            同時,明確辦案責任制。筆者注意到,為“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該院建立完善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法官、合議庭對承辦的案件依法獨立裁判并終身負責。“承辦案件主審法官即為審判長,履行審判長職責,其他合議庭成員按照審判權限和發揮的作用分別承擔相應責任,案件不再按行政層級報批。”

            其二,嚴格落實人員分類管理。按照中央深改組《關于司法體制改革試點若干問題的框架意見》和《廣東省司法體制改革試點方案》,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制定完善《崗位職責規范》等多個文件,嚴格落實法院人員分類管理,使審判人員、審判輔助人員、司法行政人員各司其職,促進各項工作有序開展。

            據悉,截至2017年4月17日,該院實際在崗28名主審法官(包括3名院領導),48名審判輔助人員,12名行政人員,86名聘員,共計在崗174人。目前共組建25個審判團隊,每個團隊由1名主審法官 1名法官助理 2名書記員組成,促進了審判質效提高。

            其三,推進審判權運行機制改革。探索建立“審判權、審判監督權、審判管理權”三位一體的審判權運行機制,不斷完善審判權力的運行機制。包括:監督法官規范用權,建立案件質量管理監督機制,通過督促辦案和文書上網等方式行使審判監督權;科學配置審判資源,確保法官在組織、規范、指導、協調審判活動等方面行使審判管理權等。

            其四,推進行政事務集約化改革。一方面,推行集約化服務。綜合辦公室以只有15名的政法編制行使了其他中級法院60余項司法行政職能,有效減少了內設機構及人員編制,實現一人多崗、一崗多責,實現了人力資源的高效利用。

            另外,在綜合辦公室大框架下設立多個工作團隊,根據“相對分工、共同承擔、責任到人”的原則,明確崗位職責,確保工作效率。對于部分審判輔助、后勤保障事務,通過購買社會服務解決。

           

            提高審判質效

            借視頻技術設省內遠程訴訟服務處

            2015年10月21日,廣東省中山市古鎮,廣州知識產權法院中山訴訟服務處舉行揭牌儀式。這是廣州知識產權法院設立的全省首家遠程訴訟服務處。

            建院兩年多來,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圍繞提高審判工作質效、展現新型法院專業形象,一直在積極探索各項改革創新舉措。

            一是試行審判團隊案件動態調整機制。根據“三定方案”,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的法官員額已明確固定為30名(含3名院領導),為提高辦案效率,該院通過審務中心(綜合辦公室內設機構)加強審判管理,并在此基礎上試行審判團隊案件動態調整機制。

            “由于我院受理的案件類型主要集中在民事、行政案件方面,各審判庭工作量的統計較為便捷,因此在案件分配方面,將案件不分類別分配到各審判團隊,并以審判團隊的結案進度、存案數量為測算依據,采用隨機均分為主、疑難復雜案件指定分配的分案模式,建立起審判團隊與案件數量相互匹配的動態調整機制。”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相關負責人介紹。

            二是設立遠程訴訟服務處。廣州知識產權法院轄區覆蓋全省,通過走訪調研我省專利授權量大、知識產權爭議較多的產業集聚區,依托知識產權部門在當地設立的快速維權中心,建立訴訟服務處,通過視頻技術開展立案咨詢、案件查詢、調解、庭審、答疑、接訪等遠程便民服務,使該院的訴訟服務功能不斷拓展和完善。

            自建院以來,該院已先后在中山市古鎮、汕頭市澄海區設立了訴訟服務處,為相關地區當事人聯系法院、參與訴訟提供便捷條件。

            比如,中山訴訟服務處成立后,服務中山全市及周邊地區,通過視頻遠程接待,提供包括立案咨詢、指導調解、案件查詢、遠程答疑、遠程接訪、法治宣傳等在內的一系列訴訟服務功能。

            三是聘請特邀調解員。據介紹,近年來,該院聘請了來自社會各界的22名人士作為特邀調解員,與該院法官助理一起開展案件庭審前的調解工作,及時化解糾紛。同時,還制定《關于民事案件訴訟調解指導意見(試行)》,規范調解程序。

           

            來自一線

            引入“技術調查官”法官斷案有了“技術翻譯”

            已判決結案案件中,技術審查意見采納率達100%

            2015年4月22日上午9時許,廣州知識產權法院第十法庭,廣州市樂網數碼科技公司(下稱“樂網公司”)訴中國聯通廣東省分公司(下稱“聯通公司”)著作權侵權糾紛公開開庭。雙方爭議的客體為一款軟件。

            與以往不同的是,在審判人員前方端坐的除法官助理和書記員外,還有一名身穿法院制服的“技術調查官”。這是“技術調查官”首次在國內法庭亮相。

            “證人,你方集中管控系統針對哪個用戶開發?是否曾對涉案軟件做過需求調查,是否有項目要求書?”“該軟件在哪些地方的營業廳使用過?”庭審現場,“技術調查官”、計算機專家鄒享球圍繞涉案軟件相關技術性問題對雙方證人連續發問。雙方發問回答皆用專業術語,溝通十分順暢。

            知識產權案件的特點是法律問題與技術問題交織在一起,技術問題的判斷直接關系到事實認定和法律適用。技術問題直接左右判決結果,而在我國此前知識產權審判機制中,缺少解決技術問題的有效途徑。

            基于上述背景,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專門設立了技術調查室,積極探索建立技術調查官制度,即由“技術調查官”為法官斷案提供“技術翻譯”,有效提高審判質效。

            為此,一方面,該院出臺了《廣州知識產權法院關于技術調查官參與訴訟活動的暫行辦法》《廣州知識產權法院關于技術調查官選任和管理暫行辦法》《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技術調查工作規程(試行)》等規定,實現了技術調查工作的規范化管理。

            同時,運用社會力量推進知識產權審判的專業化進程,制定《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技術專家咨詢委員會章程(試行)》,成立了專家咨詢委員會,包含29名來源于高等院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等各專業領域專家,為重大、疑難、復雜技術問題的解決提供堅實保障。

            數據顯示,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建院至今,共有114件案件正式啟用了“技術調查官”,在已判決結案的案件中技術審查意見的采納率達到100%。

          編輯: 王雪薇
          關鍵詞: 廣州;知識產權
          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v_午夜福利精品无码无删_91大神大战丝袜美女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国产视频大全
          <i id="tkqou"></i>
        1. <i id="tkqou"></i>
        2. <i id="tkqou"></i>

                亚洲少妇毛多水多 | 亚洲成老女aV人在线视 | 一本久久综合久久久 |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艾草网 | 中文字幕国产原创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男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