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關家明先生,攝影周晴。
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關家明先生接受央廣記者專訪,攝影周晴。
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關家明先生接受央廣記者陳菲專訪,攝影周晴。
央廣網廣州7月14日消息(記者陳菲 實習生霍小雨、周晴)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關家明先生日前接受央廣記者獨家專訪,提到“一帶一路”中外合作園區成果頗豐,但機遇與挑戰并存,港企在這方面大有可為;他認為,香港可以發揮“自由港”優勢,提供聯通國際的平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要有機互聯,良性分工,發揮“一國兩制”優勢;更鼓勵香港的年輕人“往外走”,同時將外面的人才“引進來”,把香港建成國際人才平臺。
“一帶一路”中外合作園區 成果頗豐 挑戰并存
在上海社會科學院日前舉行的“一帶一路”研究成果報告會上,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關家明先生發布了《“一帶一路”中外合作園區發展報告》(下稱“報告”),介紹了香港企業如何更好地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配合“一帶一路”建設順利開展。關家明稱,香港企業在國外參與“一帶一路”的建設,收獲頗豐,啟發不少。他透露,這次調研香港貿發局主要選取了東南亞的三個點,分別是越南、柬埔寨和馬來西亞。“去年我們在珠三角地區做的的調查顯示,有200多家企業反饋,國內的企業到海外去做經濟合作,80%都會去東南亞,他們覺得東南亞相對比較方便,而且潛力比較大。所以我們先選東南亞三個點。”
他著重提到,在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產業鏈的完善和發展是必要的。“應該從整個產業鏈的角度,完善上下游的資源整合。”此外,企業需要對“一帶一路”中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制度、經濟發展程度等有一定掌握,找到互利共贏的地方。
關家明認為,搭乘“一帶一路”東風,整個東南亞地區跟中國的一些內陸地區都可連起來。“譬如廣西等內陸的一些省份都可以連成一片,整個區域的產業鏈就不單是現在這個格局,是連接到整個東亞的,乃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這是我們長遠看到。”他表示,按現有的情況來說,中國企業國外園區的發展是相對成功的,不過“往后面對的挑戰還是有很多”。
發揮香港“自由港”優勢 提供聯通平臺
關家明指出,香港是內地跟國際之間交界的平臺,內地是香港發展的強大支持。香港要擔當起作為“世界進入中國,中國走向世界”的橋梁重任。他提到,報告中認為,香港的“國際化”和“市場化”優勢,將有助中國內地與世界接軌,尤其是在金融投資、物流航運、基建管理、法律仲裁以至區域商貿等專業服務范疇更可扮演重要角色。“我們香港企業在這些園區的工作可以提供不同方面的一些專業服務。”
對于企業的發展,關家明認為,“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會有很多是基建項目,這些數千萬元的大項目對中小企業來說可能都是天文數字,一些小企業由此認為與自己的參與度不高。但他提醒道,“我們可以告訴他,實際上大項目里面有很多小項目,分包的,而且‘一帶一路’不單只是大項目,它還有商貿和投資的需求,還有企業的項目轉移,還有很多實際性服務需求。”關家明認為,這些對于香港企業來說,都是難得的機遇。他說,在“一帶一路”政策的帶動下,不同方面都要有機地聯系起來,無論是“加工貿易”還是“轉型升級”,都將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相連的。他提到,“要注意思考怎樣把原來的資源跟新有的資源更有機地結合起來,全面提高產業競爭力。”
粵港澳大灣區要有機互聯 良性分工 發揮“一國兩制”優勢
同時,關家明指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城市之間應該良性分工,優勢互補,攜手內地企業共同“走出去”。“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大特點就是‘一國兩制’,也因為有過去開放的經驗,特別是香港、澳門,到目前為止也可以說是整個中國里邊最開放的一個地區。現在粵港澳大灣區的幾個城市,跟港澳越來越明顯的有他們各自的分工,有他們各自的一些特色。在‘一國兩制’的制度安排之下,既可以允許市場比較自由地做調節,也可以讓政府之間作出正面的配合,這里需要‘制度創新’。這對于‘一帶一路’的發展來講十分重要。”
最后,關家明鼓勵香港的年輕人“往外走”,同時將外面的人才“引進來”,拓展對外聯系,充實人才儲備。“我們要建立一個國際平臺,既有內部的因素,也有外部的因素。內部我們是希望年輕人去針對我們現在,他們覺得最需要,對他來說,最有優勢的地方去發展。同時,我們也是要借助于海外以及內地有關的一些人才資源來補充這個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