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汕頭7月14日消息(記者官文清 汕關宣)汕頭海關今日(14日)通報了該關破獲“1501”走私棉花大案的情況。據通報,5月10日汕頭海關已依法將該案移送汕頭市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該案案值8.4億元。
2015年,該關經過前期情報經營,發現廣東省陸豐市新興利紡織有限公司存在重大走私嫌疑,以卓某為首的走私團伙自2012年底至2014年6月涉嫌利用多家公司以加工貿易渠道走私棉花數量巨大。在掌握有關證據后,2016年10月27日深夜至28日凌晨,汕頭海關共出動警力65人,同時在廣州、深圳、江門、汕尾等地開展收網行動,現場抓獲犯罪嫌疑人8名,目標人物悉數落網。
由于案件重大、案情復雜,該案被列為海關總署一級掛牌督辦案件。開案后,汕頭海關迅速成立專案組,緊扣團伙關系確立案件重點,加強對已到案人員的審訊和重要證據的調查取證。為完善案件走私鏈條和指證重要犯罪嫌疑人,準確核定本案案值與涉稅額,汕頭海關緝私部門以查明涉案進口棉花的境外實際成交價格為重點開展案件偵查工作。
首先是查明假核銷手法與規模,查實團伙實際生產情況。通過對到案嫌疑人開展審訊攻堅,搜獲該團伙藏匿的真、假帳冊等109箱重要書證資料,成立單證清理小組,夜以繼日對書證及電子數據開展清理、統計、分析、串并,同時調取涉案集團2012年以來的進出口貨物報關單、手冊備案資料等基礎證據,對涉及的陸豐碼頭公司人員、承運進出口貨物的司機等相關涉案人員展開調查,查明該集團在2012年10月至2014年5月間,利用道具貨物,分兩個階段,使用同一批棉紗,反復進出口,虛假核銷棉花進口保稅額度共計4.38萬噸的違法事實。
其次,汕頭海關完成了擅自內銷保稅棉花的定量取證工作。根據前期對銷售棉花下家的摸查結果,先后組織外調警力5批41人次,兵分多路,克服工廠倒閉、轉產、人去樓空等種種困難,前往廣東、廣西、湖北、湖南、福建、上海等6個省份17個地市,對該團伙2012年3月至2014年10月共計5萬余噸進口棉花的去向開展全面查證。通過對梳理出近百家棉紗、棉花購買下家開展查證,對從銀行調取的116個賬戶30多萬條流水記錄進行整合梳理,并搜集相關人員的證人證言,查實涉案團伙共向29家下家銷售進口棉花總量為3.58萬噸,銷售資金達6.8億元;證實1.33萬噸進口棉花用于生產成的棉紗均系在國內進行銷售,對全案偵破起到推動作用。
經過7個月的艱苦偵辦,現已查明:1999年以來,犯罪嫌疑人卓某在陸豐投資成立新興利紡織有限公司,從事棉紡制品的生產銷售活動,并開展進口棉花進料加工貿易業務,為逃避棉花進口的配額管理和申領到更多加工貿易手冊以及擴大經營規模,卓某又成立了陸豐市興通紡織有限公司、陸豐市通利紡織有限公司,上述三家公司均由同一班人員、在同一地點經營,對外通稱“陸豐新興利公司”。2012年10月至2014年6月間,為獲取非法利潤,卓某決定逃避海關監管,先后以上述三家公司名義向海關申領12本進料加工貿易手冊,采取虛假出口保稅制成品手法,使用同一批棉紗,反復進出口,虛假核銷棉花進口保稅額度共計4.38萬噸,同時將該批保稅進口的棉花及其制成品,在未向海關申報并繳納稅款的情況下,直接銷售給國內客戶或在境內自行處置。更為嚴重的是,涉案團伙雇用專業會計公司為其制作全套假帳冊,以應付海關檢查,逃避海關監管,企圖掩蓋其走私犯罪事實,嚴重擾亂我國農產品市場經濟秩序和國家進出口秩序。
“1501”特大棉花走私案的偵破,極大地打擊和震懾了走私分子,有力維護了我國進出口貿易秩序,凈化了國內棉花市場的經營環境。該案于近期依法送汕頭市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