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方日報報道:記者7日從深圳市民政局獲悉,為加快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步伐,深圳已將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的配建標準由過去的300平方米調高至750平方米,進一步發展“家門口”的養老服務。
深圳雖然還未進入老齡化社會,但“候鳥式”養老特點突出,隨子女來深居住養老的非戶籍老年人也呈增加趨勢。據市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截至2016年底,深圳65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為38.37萬,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65歲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占比上升了1.58個百分點。
近年來,市民政局積極探索具有深圳特點的養老模式。為加快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步伐,市規土委聯合市民政局,在調研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了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配建標準,并在《深圳市城市規劃標準與準則》局部修訂中予以落實。目前,深圳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配建標準,已由原來1萬—2萬人的新建和舊改社區按大于等于300平方米配建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調高至750平方米。
市民政局福利處處長趙冰介紹,提高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配建標準,首先是為了對標國家標準。根據相關規定,新建居住區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房屋建筑面積,應為社區人口規模1萬至1.4999萬人,750平方米/處。
“提高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配建標準,也有利于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功能的充分發揮。”趙冰說,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提供膳食供應、個人照顧、保健康復、娛樂和交通接送等服務,按功能劃分,宜設置生活服務用房、保健康復用房、娛樂用房、廚房和洗衣房等功能輔助用房等。“如無相應的物理空間保障,一定程度上會阻礙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功能的發揮,更無法充分保障老年人‘家門口’養老模式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