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方日報報道:4月25日,廣州在日本東京舉辦2017《財富》全球論壇推介會,邀請日本世界500強企業來穗參會。廣州市副市長蔡朝林代表廣州做主題推介。
蔡朝林指出,目前,日本已成為廣州重要的貿易投資伙伴。2016年,廣州與日本間進出口達846.8億元人民幣(折合127.7億美元),同比增長12.5%;截至2016年底,日本企業累計在廣州投資設立企業626家,實際使用外資52.4億美元;廣州企業累計在日本投資設立企業16家,中方投資額656萬美元。
目前,本田、豐田、日產三大日本汽車巨頭均在廣州設廠;日立、瑞穗、松下等眾多日本企業也在廣州加速布局。
三大車企加大力度布局廣州
今年年底,廣汽豐田位于南沙的第三生產線將建成投產。屆時,廣汽豐田的年產能將提升58%,從38萬輛增加到60萬輛,并為廣州新增300億元以上工業產值。
在廣汽豐田副總經理黃永強看來,這是豐田公司加大在廣州布局的重要舉措,“2008年至今,豐田在海外只新建兩個工廠,廣汽豐田第三生產線是其中之一”。
據悉,豐田在華首款TNGA車型——第八代凱美瑞將會在廣汽豐田第三生產線進行生產。而到2018年,豐田基于TNGA平臺打造的車型將增加到10款,未來TNGA架構下的車型將占到豐田乘用車銷量的60%。業內人士指出,這意味著廣汽豐田第三生產線投產后將在短時間內引入更多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新車型。
比豐田更早進入廣州的本田也在加大對廣州的布局。從1998年與廣汽集團合資成立廣汽本田以來,廣本陸續在黃埔、增城建設3個整車工廠,年生產能力60萬輛。其中,廣本第三工廠暨發動機工廠于2015年9月在增城建成投產,初期的年產能為12萬輛,未來將擴大到24萬輛。
“這是一座全新的‘智慧工廠’,其占地面積相比增城第二工廠下降了45.5%,投資減少26%,但人員效率卻提升了29%。在先進性、生產效率、節能環保等方面,都位居本田全球工廠前列。”廣汽本田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廣本銷量超過63萬輛,今年預計可達69萬輛,2020年要實現銷售100萬輛的目標。
從2003年入駐廣州以來,日產也迎來了其快速發展的13年。總部位于花都的東風日產年產值從初建時的80億元上升到2016年的產值過1200億元。2015年以來,更是連續兩年年銷量超越100萬輛。
去年12月份,東風日產第800萬輛整車在花都正式下線。“這對東風日產來說是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東風日產副總經理周先鵬表示,這意味著東風日產已真正具備百萬量級的研發設計能力、生產制造能力、產品營銷能力和經營管理能力。
在日本三大汽車巨頭的帶動下,廣州汽車產業迅猛發展,并成長為廣州第一支柱產業。根據廣州市工信委的數據,2016年,廣州汽車工業總產值4346.27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2.2%,占三大支柱產業產值44.76%。
日企在穗投資設企626家
去年,為了擴大中國市場,日資公司愛麗思在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投資設立生產、研發、銷售運營中心,目的是將家用電器、LED光電照明、智能家居等高科技產品研發、生產、運營銷售基地落戶廣州,將廣州建設成華南區總部及中國物流中心之一。
“我們的供應商和銷售商都在廣東,立足黃埔,毗鄰產業鏈讓我們的研發更有力。”愛麗思集團相關負責人李活明說,愛麗思集團還將把現今位于外地的研發中心、采購中心、國際貿易項目一并遷移到這里,從而實現在華南地區的產業集群全面布局。
愛麗思是除車企之外,在廣州投資設企的日本企業之一。根據廣州商務委的數據,截至2016年底,日本企業累計在廣州投資設立企業626家,實際使用外資52.4億美元。愛麗思、日立、電裝、瑞穗、永旺、松下等眾多企業都在廣州布局,涵蓋了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多個領域。
日立集團在進入廣州的20多年間,已經在廣州開展了電梯、空調、汽車系統、智慧城市等多個領域業務。
建立于1996年的日立電梯番禺大石工廠目前已成為日立海外最大的電梯制造基地,其產品技術已達國際先進水平。“我們主要研發和制造各類型電梯、扶梯、自動人行道、大樓設備管理網絡技術系統等,并提供安裝、維修、保養等服務。”該基地相關負責人表示。
而2013年落地增城的日立汽車系統,將主要研發生產日立公司最具競爭力的汽車零部件產品,從而打造成華南地區重要的汽車和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研發和生產基地。
巨頭帶來技術和人才匯聚
日本是工業強國之一,日系巨頭公司落戶廣州也給廣州帶來了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加快了廣州產業轉型升級。
由日本堺顯示器制品株式會社(SDP)投資興建的第10.5代8K顯示器全生態產業園落戶增城,帶來了世界領先的10.5代面板生產線和夏普8K面板技術。據SDP母公司富士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介紹,這一項目及其上下游產業鏈,將吸引5萬—10萬碩士以上人才集聚廣州。
當前,廣州正著力實施“IAB”計劃,即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廣州工信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第10.5代8K顯示器項目將再造一個1000億元產業集群,促進廣州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
而作為廣州第一支柱產業的汽車產業,也在吸收日本三大汽車巨頭的技術,提升自身的自主研發能力。
在廣汽集團執行董事吳松看來,廣汽能有今天的成績,離不開合資企業。“早期我們做自主品牌汽車時,采用了豐田和本田的體系,比如發動機是豐田造的。”吳松表示,通過對合資企業先進技術進行吸收、消化再創造,廣汽創建了業內領先的生產方式,即跨平臺模塊化架構(G-CPMA),實現了平臺化、模塊化、體系化,縮短了產品開發周期,也降低了成本。
“2008年金融危機后,全世界汽車技術、供應鏈都向中國傾斜,為廣汽乘用車創新科技、對接世界提供條件。”廣汽乘用車副總經理古惠南說,僅在廣汽研究院,來自日本、意大利的專家不在少數。
去年6月,東風日產也在花都建成先進工程技術中心、啟辰造型中心及東風日產大學。東風日產副總經理周先鵬表示,依托這三大中心,東風日產的自主研發能力和人才培養力度將得到大大提升。
此外,在穗日企的先進技術也在向珠三角城市溢出。今年4月1日,深圳歐菲光收購索尼電子華南公司事項完成交割。歐菲光以2.34億美元為支付對價收購索尼華南100%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