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大洋網報道,廣州公共自行車BRT沿線站點升級,公共自行車將可微信、支付寶支付了。近日,記者從公共自行車公司獲悉,公共自行車升級改造后,將取消“一小時免費”福利,調整此前的階梯收費方式為一小時2元。昨日,記者走訪廣州BRT沿線發現,部分站點已完成改造上線新車,微信掃碼可開鎖。
調整收費標準、進行升級改造是否意味著此前“連年虧”的公共自行車將向市場化發展?在超過40萬輛共享單車的沖擊下,廣州市公共自行車如何“突圍”?對此,有專家建議,公共自行車應發揮自身在停車規劃上的優勢,在調整收費的同時應提升服務品質,而非單純比拼投放數量。
技術升級
公共自行車將可微信支付寶支付
近日,廣州市公共自行車公司發布公告,為更好地方便市民租還BRT沿線公共自行車,從3月20日開始,廣州公共自行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對BRT沿線區域公共自行車服務點的舊款公共自行車鎖樁系統,配套的設施設備及自行車進行升級和改造。
據悉,新的鎖樁系統在原有的舊系統基礎上,將改良為龍門式鎖樁,自行車也改為前叉式進入。此外,升級還包括公共自行車風雨棚項目及為公共自行車購買公眾責任險和第三者責任險。根據該司發布的相關招標公告,擬安裝260個風雨棚,公共自行車風雨棚外形酷似一座公交車站候車亭,將具有照明、投放公益廣告、遮風擋雨等多種功能。公共自行車項目大學城、金沙洲、芳村片區的227個服務點和7895輛公共自行車還將有公眾責任險及第三者責任險。
廣州市公共自行車公司負責人表示,新系統的優勢在于可通過羊城通、微信、支付寶、公共自行車APP等多種支付模式實現租車。
收費調整
收費從“階梯式”變為每小時2元
此前廣州公共自行車的的收費標準為梯度收費,即首個小時內免費,騎行2小時內只收費1元,3小時內則收費2元。騎行3小時以上,按每小時3元計費,24小時最高限價30元。新的收費標準調整為:押金300元/輛。基準收費每30分鐘收費1元(不足30分鐘按30分鐘計),24小時最高限價15元。
同時,自行車公司推出優惠活動(僅限于使用羊城通注冊的客戶)。BRT沿線系統升級改造期間,原客戶前來辦理新會員,統一贈送一張新羊城通卡和回饋半年的會員優惠, BRT沿線新系統改造完畢投入運營之日起生效。辦理新卡時需對原羊城通卡租車功能進行注銷。原客戶在享受會員優惠期間,每次租車首小時免費,有效期內不限次數使用免費租賃優惠,超時后按基礎收費標準計費。
這意味著,此前公共自行車“1小時免費”福利取消,即便是老用戶,首小時免費的福利也將在半年后取消。
記者走訪
微信掃碼開鎖押金只需一元
昨日,記者走訪了廣州BRT沿線公共自行車使用及更新情況。在BRT沿線,從華景新城、上社、天河公園的公共自行車站點,沿線的龍門式鎖樁已基本更新完畢。昨日下午15時許,在華景新城站,舊版公共單車被鎖上,準備運走,新的鎖樁正在調試中。
而在天河公園北門的公共自行車站點,十幾輛新車已在新型鎖樁處擺好,有卡車運來更多數量的新車。工作人員提醒,如需用羊城通賬號使用新車,需更新賬戶,如未更新賬戶,也可以使用微信掃碼的方式租車,而且目前使用微信掃碼租車還可以享受只交1元押金的優惠。
記者通過微信掃碼的方式,關注了“廣州公共自行車”的微信公眾號。點擊掃碼借車后,按照系統提示注冊,在支付1元押金后,即可掃描車樁上的二維碼點擊開鎖,車樁打開,便可取車。除了車樁顯示屏上二維碼略小比較難找外,過程基本方便,五分鐘即可取車。在還車方面,只需將車前輪卡進鎖樁,鎖樁綠燈提示后即還車成功。
在外觀上,新車仍然是橙色車身。與舊車相比,將之前的塑料車籃更新為一體式不銹鋼車籃,車座可以調整,車身騎起來更穩。同時,由于車胎較大,騎起來其他的共享單車速度更快,舒適度也更好。不過,車輛依舊不具備車鎖,暫停在路邊時略有不便。
在BRT天河公園北站,昨日下午15時左右,有市民前來排隊辦理更新會員,也有人前來退費注銷。一名前來退費注銷的市民告訴記者:“現在收費增加了,享受不到一小時免費的優惠,加上現在自行車也多了,也可以騎那種共享單車,就把押金退了。”
焦點1:為何取消“1小時免費”福利?
為何取消“1小時免費”福利?昨日,廣州市公共自行車公司暫未回應,僅表示,公共自行車調整新的收費,并將新的鎖樁信息系統改良為龍門式鎖樁,提供多種租車及支付模式,是適應為便捷、多元化的服務廣大顧客使用的需求。
取消“1小時免費”福利會不會影響市民用車積極性?對此,該公司負責人表示,由于有相應優惠方案,初步估計不會影響到市民用車積極性。
而長期關注廣州慢行系統建設的公益組織“拜客綠色出行”創始人陳嘉俊則認為,取消“一小時免費”福利應從兩方面來看,可能是公共單車市場化改革的開始,并非是壞事,“此前,公共單車由于其免費性質,車輛品質、服務都未跟上,現在調整收費,可能促使他們提升服務品質,改變其單一靠政府補貼運營的現狀。從市民用車的角度來說,價錢是其中的一個因素,但不一定是決定性的。這種調整是否帶來積極影響,要看在今后公共自行車運營效率等是否提高決定。”
焦點2:如何和共享單車競爭?
廣州市公共自行車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廣州公共自行車項目按照綜合考慮各片區、點位的實際情況及周邊騎行條件等因素,按照“先易后難,成熟一個、實施一個”的原則進行建設,已完成大學城、金沙洲和芳村區域的公共自行車投放工作,新投入建設的公共自行車系統將實現全市屬于公共自行車公司管理的站點內公共自行車的通借通還。
該負責人坦承,目前,新興的共享單車大量投入,對廣州市公共自行車項目在站點規劃設置、日常運營方面帶來一定沖擊,“我市公共自行車項目會結合市民的使用習慣,借‘互聯網+’的發展勢頭,繼續發揮公司的優勢,完善好公共自行車系統和提高服務水平,保障市民能夠享受到優質、便捷的公共自行車服務。”
對于此問題,摩拜單車CEO王曉峰此前曾表示,“我們和公共自行車不是競爭的關系,而是互補,目標是共同解決市內‘最后一公里’的出行問題。”
陳嘉俊則認為,共享單車和公共自行車應立足于各自優勢差異化發展。公共自行車的優勢在于有科學規劃的站點,可專注于站點建設及運營調度,而非像共享單車那樣大量投放以數量取勝。公共自行車公司可依托公共自行車站點資源,開放站點給共享單車,進行運營調度,幫其解決亂停放、占用公共停車資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