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區人民路一家月子會所,坐完月子的客人收拾行李回家。
據廣州日報報道,“好月嫂難請,要在家住,還只管產婦,家里老人也經不起折騰,月子中心一天吃五六頓,能吃好睡好,干嗎不去呢?”周小姐答應生第二胎前就向家人提出了“條件”,坐月子要選42天五萬多元的套餐。二孩政策的放開給母嬰護理行業帶來新的機會,廣州月子中心“遍地開花”,費用高卻依然火爆,不提前半年預約難以排上隊。
記者近日對市場進行調查,發現隨著消費觀念的變化,月子中心越來越受到準媽媽尤其是二胎媽媽的歡迎。然而,作為新興的行業,部分月子中心的資質、服務質量和收費標準存在很多問題,急需加強監管。
走訪
月子中心有40多家
“忽如一夜春風”,廣州街頭巷尾冒出眾多“月子會所”“母嬰護理中心”的招牌,到月子中心坐月子也突然成為“潮流”,準媽媽們不提前半年以上到月子中心“報到”,往往難以預約上房間。月子中心火爆是市場需求的結果,還是行業“扎堆”的曇花一現?
據悉,廣州第一家月子中心出現在2009年,目前已有40多家,大部分規模有20~60間房間,個別有約200間房間。一個月子中心的負責人稱,月子中心的火爆不是突然出現的,而是因為市場經過了漫長的培育,在遇到二孩政策放開后出現井噴,“數量在2015年~2016年快速增長”。
收費3萬~15萬元不等
記者走訪市區多家月子中心發現,這些月子中心的風格各異,有的主打居家溫馨風,有的走公寓式服務路線,更有打著“私人定制”的旗號,定價差別很大。以28天的護理套餐為例,價格從3萬元到15萬元不等,42天的套餐也比較多見。
據一位從業人員介紹,目前廣州的月子中心主要有兩種,一種在老城區中,靠近醫院、交通便利,一種在稍微遠離市區中心的環境較好的地方,比如有月子中心就在度假村里。她說,因為在比較好的位置,租金成本高,而且設施齊全,公共區域比較大,無論是廚房還是護理團隊成本也都比較高,疊加起來令定價看起來很高,實際上月子中心并非暴利機構。
多家機構幾個月內無房
“本來想去另一個更好的月子中心,提前半年訂都沒有位置。后來選擇的這個房間也很緊俏。”剛生完寶寶的崔小姐稱,沒想到月子中心這般“火熱”。她所遇到的情況并非偶然,花城大道上一家月子中心的工作人員表示,中心20多間房已全部住滿,7、8月的房間也只剩3間,到9月才有較多空房。相距不遠的另一家月子中心提供的是公寓式服務,所有房間都是一室一廳套房,目前26間房間中只剩下2間未被預訂。老城區一家較為“老牌”的月子中心的房間預訂情況更為火熱,據工作人員透露,全棟樓77間客房到7月的“檔期”幾乎全被預訂。
意見
贊
價格高但很值 可避開家庭育兒矛盾
月子中心為何會在寶媽中“風靡”?許多新手媽媽表示,主要是“前輩媽媽”推薦的:“有幾個辣媽就是去了月子中心,身體恢復得特別好”。一個媽媽對選擇月子中心表示滿意:“設施很齊全,不僅寶寶有專人照顧,護理人員也都很專業、有耐心。還有專門的營養師和巡診醫生。根本不用擔心任何問題,安心休養就好。”而另一位寶媽則表示,晚上寶寶放在集中護理中心,有人照看,寶寶床上還有攝像頭,可以通過軟件查看寶寶的情況,減輕了自己和家人不少負擔。
思思的第二個孩子2個多月了,她對于剛剛離開的月子中心印象很好,認為服務比較到位:“有一個月嫂專門陪護,還有醫生、護士團隊,環境也不錯,拎包入住就可,大門和房間都要有專門的門卡才能打開,月子餐是專門根據我的體質安排的,也很合我的口味。”她認為坐月子28天花了3.1萬元,看起來不劃算,但仔細算筆賬也并不是太貴:“現在的觀念是不喜歡老人單獨帶孩子,一定要請月嫂,但好的月嫂太難請,就算請到了,一個月工資1萬元也是逃不掉的,如果家里人沒法買菜做飯,還要再請個保姆,也要幾千元。”
她說,身邊越來越多的準媽媽都傾向于到月子中心坐月子,尤其是有一定經濟實力的高齡媽媽或二胎媽媽:“大多數人能接受3萬~4萬元的價格,起步價6萬元的就比較難接受。”一個二胎媽媽透露自己一定要到月子中心坐月子的原因是避免再一次因為家庭矛盾而患上抑郁癥:“不同年代的家人在母嬰護理上意見不一樣,容易產生家庭問題,不如完全聽從月子中心專業人士的安排。”
彈
工作人員未必素質佳 報價因人而異
不過,陳小姐對于自己剛住過的月子中心意見卻很大:“作為產婦,太相信月子中心有可能會遇到不負責任的行為而不自知。”除了對月子餐的口味不滿,她最不滿意的是月嫂的表現:“進入月子中心后其實就處于弱勢了,因為大部分時間是她跟月嫂單獨相處,一旦月嫂素質比較差就很麻煩,如果投訴,怕有的月嫂對孩子使壞,如果不投訴,月嫂就會偷懶。”住得不稱心愉快令陳小姐一度打算提前走人。
一個從事母嬰護理行業的專業人士張小姐認為在月子中心坐月子確實有利于產婦身心的恢復,但除此之外優勢不明顯:“說是有醫生和護理,但實際上并沒有提供醫療服務給客戶,而請一名專業的月嫂和一個產后恢復護理師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顧。”在她看來,月子中心火爆,一個是因為生活水平提高,母嬰護理觀念有所變化,另一個是準媽媽希望“花錢求安靜”,但也存在著跟風、攀比的心理。
有業內人士透露,母嬰護理行業不是特別規范,主要體現在服務質量、定價上。該人士告訴記者,月子中心的準入門檻比較低,企業只需要在工商局注冊家政服務公司就可以經營,不需要醫療相關的證照。有從業人員表示,月子中心只會對產婦、嬰兒進行監測和康復護理,很多事家政人員轉行,不具備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
也有準媽媽反映,有的月子中心在最初的營銷過程中對價格的描述很模糊,有些甚至坐地起價。還有寶爸透露,經過一番打聽后他發現,同樣的套餐給不同客戶的價格相差很多:“所謂的明碼實價幾乎都是可以講價的,完全在于你是否有砍價能力”。
質疑
行業指南很美好
中國婦幼保健協會2015年11月發布的《產后母嬰康復機構行業管理與服務指南》中提到:
醫院配套
產后母嬰康復機構選址,與距離最近的綜合性醫院或婦幼保健專科醫院應不超過15分鐘車程。
住宿條件
產后母嬰康復機構如果與其他場所如賓館共用一棟建筑,之間應有隔斷設施,保證嚴格的獨立性;電梯和樓道也應獨立,不得與其他場所共用。居室應通風、采光、整潔、安全,居室之間應有良好隔聲處理和噪聲控制。每間居室使用面積不少于25平方米,只可居住一位產婦。
從業資質
從事與母嬰護理相關工作的人員應當獲得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育嬰師證和家政服務師證,并經過相應的技術培訓及考核。康復、營養、餐飲等部門也應配備具有相應職業技能證書的康復師、營養師、廚師。
實際走訪略走偏
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發現,月子中心質量參差不齊,有一些也不規范。準媽媽一定要到實地考察月子中心的環境、了解具體服務項目,多聽“前輩”的經驗,多家對比,注意觀察中心的資質以及了解相關的母嬰門戶網站上的評價等。
有月子中心的特價房間,居室內并沒有窗戶,無法達到通風、采光的條件。記者發現有與賓館共用一棟建筑的月子中心,并沒有設立獨立的電梯,乘坐電梯的除了去月子中心的人員,還有在此樓中入住的住戶。也有網友投訴,在該月子中心休養時屢受隔壁房間裝修的滋擾。
記者走訪過程中,雖然各個商家都稱護理人員具備護士資格證,但并沒有出示證書,對于人員來源也只是簡單地表示:“我們招的都是年輕的、剛從護理學院畢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