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tkqou"></i>
  • <i id="tkqou"></i>
  • <i id="tkqou"></i>

          中國廣播網首頁

          一鍵登錄

          中廣網首頁  |  快訊  |  評論  |  國內  |  國際  |  軍事  |  財經  |  視頻   |  圖片  |  科技   |  娛樂  |  體育  |  社區   |  教育  |  女性  |  旅游  |  汽車

          好歌印記 > 正文

          皖風徽韻 《摘石榴》

          2013-08-19 13:51  來源:中國廣播網我要評論 

            黃一樑

            安徽蚌埠五河縣以淮、漴、澮、沱、潼五河合流而成名。這里河湖縱橫,素有“澤國”之稱。五河民歌在明代洪武3年(1370年)就已經形成,經過明清、民國時期的發展,至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五河、蚌埠為核心,播布皖蘇兩省十幾個縣市的廣大地區。

            五河地處淮北、淮南、蘇北交界處,其語言、文化等方面既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也受到吳文化和楚文化的滲透,其民歌風格、旋律,既包含著淮北那種侉腔侉調、粗獷豪邁的元素,又有著節奏平穩、小波浪式的旋律線條,帶有很強的抒情性。

            五河民歌《摘石榴》在五河縣流傳一百多年了,是一段描寫青年男女戀愛的民間小調。上世紀五十年代初,《摘石榴》被五河縣一位名叫霍錦堂的老人改編成一出反抗包辦婚姻,追求自由戀愛的三人小戲。劇本改成之后,由霍錦堂組織起來的民間劇團演出。讓霍錦堂沒有想到的是,這出《摘石榴》一經演出,便受到百姓的喜歡。據《五河縣志》記載,1957年元月5日,在一次民間音樂舞蹈匯演大會上,五河民歌《摘石榴》獲演唱獎,之后在華東地區民間文藝匯演中獲得演唱一等獎,一時間,各地爭相學唱,戲中的男女主角安華芝和張相千也由此相愛,成為恩愛夫妻。

            1966年十年動亂開始,這出戲和中國許許多多的文化藝術一樣,遭到劫難。安華芝和張相千相繼被迫害致死。

            1979年,文化部下達文件,要求全國各地采集整理當地民歌。80年代初,安徽歌手馬留柱在中央電視臺舉辦的民歌大賽上演唱《摘石榴》,立刻引起全國關注,《摘石榴》隨后被灌成唱片,向國內和東南亞發行,很快便在百姓中間流行開來,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歌曲。

          版權說明: 轉載須經版權人授權并注明來源。聯系電話:010-56807262

          編輯:劉敬敏

          猜你喜歡

          央廣推薦

          關閉x
          日韩肉丝袜免费无码av_午夜福利精品无码无删_91大神大战丝袜美女在线观看_亚洲第一国产视频大全
          <i id="tkqou"></i>
        1. <i id="tkqou"></i>
        2. <i id="tkqou"></i>

                一区本道在线一区三区 | 日本午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在綫无碼 | 女同女同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