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州市福清市的青山綠水間,一場以“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為核心的庫區振興實踐正結出累累碩果。這座以水為脈的縣級市,通過精準施策與創新驅動,將庫區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轉化為鄉村振興的強勁動能,在東張鎮、漁溪鎮、鏡洋鎮等地勾勒出產業興、鄉村美、移民富的生動圖景。

走進福清市西北部山區的國家級生態鄉鎮——東張鎮,這里素有“閩中望鎮”的美稱,而移民后扶資金已化作撬動文旅融合的“金鑰匙”,在庫區振興的浪潮中煥發出別樣光彩。當地通過“集約化投資”模式,白豸公園、移民公園、省級后扶示范區項目等一批精品工程如雨后春筍般涌現。這不僅催生了香山半島露營地、三星精品民宿等新興業態,更構建了“文旅+就業”的富民模式,以餐飲服務、旅游導覽、特色農產品銷售等方式齊頭并進,讓周邊村民的幸福指數再上新臺階。

作為福清市重點庫區移民村之一,漁溪鎮建新村的蛻變始于一顆龍眼。依托“國家地理標志”金字招牌,當地通過水利部專項資金打造全生態龍眼產業園,將傳統農業升級為“支部+合作社+農戶”的聯營模式。電商直播基地里,移民主播們對著鏡頭熱情推介,娓娓道來漁溪龍眼背后的動人故事;寶丸露營地上,游客們圍爐煮茶的歡笑聲與不遠處龍眼樹的沙沙聲交織成曲。這個曾以種植業為主的村落,如今已搭建起“生態+就業”的立體增收網絡,“省級小康庫區示范村”“福州四星級鄉村”等榮譽接踵而至。

今年以來,鏡洋鎮乘著“潤澤庫區 造福移民”工程的東風,將庫區資金化作重塑鄉村肌理的“魔法棒”;閑置老水塘變身親水平臺,原生態林地升級為兒童樂園。不僅如此,該鎮著力打造“山水鏡洋”項目,實現自然景觀與移民安置區完美融合。在這里,從資源整合到產業升級,每個角落都成為村莊產業發展的載體,助力庫區和移民安置區高質量發展。“以前做夢都想不到,家門口也能有孩子玩耍的樂園,還能讓我們在老家找到工作。”村民張大姐的話語中難掩激動之情。

從“靶向發力”到全域聯動,福清市庫區村產業轉型升級已初見成效。這二十年間的積極探索證明:當政策溫度轉化為發展熱度,綠水青山便能真正成為移民群眾的“幸福不動產”。

“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每一滴庫區水都滋養著共富夢想,每一份移民情都凝聚成振興力量。”福清市水利局相關負責人說道。站在“十四五”收官與“十五五”謀劃的交匯點,福清正以“生態優先、產旅融合”為筆,繼續書寫多元融合的庫區振興新篇章。(葉威)

編輯:羅曉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