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青島11月6日消息(記者郭淼)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11月6日,青島地鐵1號線海底隧道順利貫通,該隧道為國內首條地鐵海底隧道,也是目前國內最深的海底隧道和最長的地鐵海底隧道。
青島地鐵1號線海底隧道是目前國內最深的海底隧道,隧道海底區間線路縱坡呈“V”字形,最深處距離海平面約88米,隧道上方每平方厘米至少承受8.8公斤水壓,相當于隧道每延米承受300輛小汽車的壓力。它也是國內最長的地鐵海底隧道,全長8.1公里。隧道為單洞雙線隧道,位于既有膠州灣公路隧道東側約150米處。這條隧道是繼膠州灣大橋、膠州灣公路隧道之后又一條連接青島西海岸新區和主城區的過海大通道。
1號線開通運營后,市民乘坐地鐵通過膠州灣僅需6分鐘,將為青島東西兩岸市民出行帶來極大便利,有力助推西海岸新區發展騰飛和青島同城化進程。
2015年9月,正式開工建設的地鐵1號線海底隧道,參與單位主要有中鐵三局、中鐵十八局、青島第一市政等單位。
地鐵1號線海底隧道工程地質復雜,存在海水突涌、圍巖垮塌風險,海底隧道主要巖性為花崗巖、安山巖、凝灰巖,共穿越18條斷裂破碎帶,破碎帶和海水直接連通,施工中極易發生坍塌、滲漏、突水,安全風險等級為Ⅰ級。
為控制風險,施工單位組合了世界上最先進的地質探測和預報手段,通過系統性的對比和分析,消除漏判和誤判,實現風險的精準預判和辨識,在此基礎上對風險點采取針對性的預處理措施,從而使風險得到超前防控。
海底隧道采用世界最先進的成套隧道施工機械裝備,機械化利用率達到90%以上,實現全程移動信號跟進覆蓋、全作業面視頻監控和智能化網絡化管理,形成了機械化、智能化、網絡化的高效流水作業生產線,大大降低了勞動強度,最大限度減少了人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