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宜賓12月17日消息(記者車麗 見習記者趙聰聰)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日前,四川省宜賓市一名老人在發病時拒絕去醫院治療,而是期盼服用保健品救命,導致不幸離世。為了購買保健品,老人3年內花光了13萬余元拆遷賠款,以及老伴撿垃圾積攢的4萬余元。在他辭世后,留給女兒的只剩下堆滿大半間屋子的保健品。近些年,老年人因癡迷保健品而引發悲劇的新聞屢見報端,為何總有老年人前赴后繼往“火坑”里跳?到底該如何避免悲劇再次發生?
其一,保健品市場亂象叢生。隨著人們對健康日益關注,保健品市場前景日益廣闊,高額的利潤空間提供了滋生亂象的溫床。一方面,不法商販非法經營,假冒偽劣保健品充斥其間,導致不少老人花高價買假藥,非但沒有起到調理身體的作用,反而造成損害;另一方面,虛假宣傳大行其道,炒作高科技概念,把保健品胡吹為包治百病的“神藥”,使得一些老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不僅導致家庭不睦,還會造成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俊海認為,保健食品亂象還與行業風氣有關聯,由于一些中小企業和批發、零售商利欲熏心,導致保健食品業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
其二, 老年人生活缺少關注。如今,由于家庭規模小型化、子女外出工作求學增多等原因,許多老年人的生存狀態處于親人視野的盲區。一方面,忽視老人的情感需要,老人內心的孤獨感和疾病的恐懼感與日俱增,親人關懷的失位,讓一些保健品商販趁虛而入,噓寒問暖的情感營銷,讓老人心理防線不攻自破;另一方面,忽視老人的閑暇生活,老人們一般都會有自己的“朋友圈”,在圈子里打發時間。但是圈子的信息渠道較為單一,不能及時了解外部的最新消息,以致對老套的保健品騙局依然缺乏鑒別能力。
據業內人士透露,一些保健品銷售現場的火爆景象,其實是精心策劃的營銷騙局。手段大致分為三種:一、保健品公司在推銷時通常會采取發放免費日用品、贈送藥物、免費義診等方式,給老年人制造不花錢就能看病、得實惠的假象,以此引誘他們上當受騙;二、部分不法商家利用所謂的專家做宣傳,通過專家講座、專家義診等形式,打消老年人的顧慮,用所謂的“權威專家”建議給老人洗腦;三、一些保健品營銷人員采取“溫情攻勢”與老人拉近關系,不斷對老人們噓寒問暖,關心老人的疾病,通過逐步的交流引導老人走入騙局。
有專家建議,首先有關部門要加強行業監管,嚴守行業準入門檻,同時對于那些非法經營、虛假宣傳、牟取暴利的不法分子要加大懲處力度,提高違法成本,真正做到正本清源。同時,還要做好宣傳工作,向老年人普及健康常識,正確認識保健品的功效,引導科學就醫。除此之外,年輕子女應該多關心一下家中老人,了解老人的日常生活,多陪老人聊聊天或者帶著父母外出轉轉,打破老人內心與外部世界的隔閡,讓他們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擁有高品質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