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23日消息(記者紀樂樂 楊靜 周羽)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民航局、外交部、國家衛健委、海關總署、國家移民管理局發布關于目的地為北京的國際航班從指定第一入境點入境的公告(第2號),從今天(23日)開始,所有目的地為北京的國際始發客運航班均須從天津、石家莊、太原、呼和浩特、上海浦東、濟南、青島、南京、沈陽、大連、鄭州、西安12個指定的第一入境點入境。各航空公司航班指定的第一入境點可以在民航局、航空公司官網上查詢。

  乘坐上述國際航班的旅客在第一入境點實施檢疫并辦理入境手續,行李清關。檢疫符合登機條件的旅客可搭乘原航班入京。腹艙所帶貨物在北京清關。

  目的地為北京的國際航班指定第一入境點的安排及相關措施將根據疫情變化情況適時調整。另外,為嚴密防范境外新冠肺炎疫情輸入,北京、上海和廣州在昨天(22日)相繼發布通知,進一步升級口岸防控措施。

  截至3月22日,北京已連續15天無新增報告本地確診病例。3月21日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13例。北京市衛健委新聞發言人高小俊表示,國外疫情形勢嚴峻復雜,國際疫情快速蔓延帶來的輸入性風險持續增加,防范境外疫情輸入是當前防控重點。高小俊說:“入境來京人員要嚴格遵守北京市疫情防控相關法律規定,落實從北京口岸入境人員全流程、全封閉管理,依法申報個人健康信息,配合北京海關檢疫和醫務人員落實各項措施,并依法如實報告旅行史和病史。”

  針對為何要將入境來京人員集中隔離,而不是居家隔離的問題。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表示:“目前還是有大量的來京旅客,所以一旦發生感染、返回家中,將會有較高的風險傳染給家人。根據北京市確診病例密切接觸者的分析結果顯示,親屬中的密切接觸者續發率能夠達到17%,明顯高于其他社會關系的密切接觸者的3%的比例。”

  面對境外疫情輸入的復雜形勢,上海海關快速啟動“120模式”“130模式”,強化口岸與地方聯防聯控,對空港口岸所有入境人員實行全面集中管控、封閉管理。上海海關副關長蔣原表示:“通過嚴格實施登臨檢疫、流行病學調查、體溫監測以及健康申明卡審核,上海海關第一時間對登臨檢疫、體溫監測等環節查發的有發熱等癥狀的入境人員,同步開展醫學排查,對有明確癥狀的旅客立即啟動‘120模式’,直接由120車輛轉運至指定醫療機構診療;對癥狀不明顯但有旅居史、風險較大的旅客啟動‘130模式’,直接轉運至指定隔離點,集中采樣,根據檢測結果,再做后續處置,有效管理傳染源,阻斷傳播途徑,避免交叉感染,防止疫情擴散。 ”

  此外,上海將重新調整入關通道空間布局,合理調控入境人員等候排隊間距,實現在相對獨立空間實施通道測溫、健康申明卡審核。同時,將對所有來自非重點國家和地區的入境到上海的人員實施100%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上海市衛健委主任鄔驚雷說:“上海已經對所有來自或途經重點國家和地區的入境來滬人員實行100%隔離。為了進一步加強口岸防控,除集中隔離人員外,上海將對所有來自非重點國家和地區的入境來滬人員實施100%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廣州昨天也發布通告,明確凡2020年3月8日零時后,從境外(不含港澳臺)經廣州口岸入境,以及經港澳臺地區和廣州市外口岸入境到達廣州,且到達廣州之前14天內有國外旅居史的人員,無論外國公民還是中國公民,一律立即實施居家或集中隔離醫學觀察,由社區負責提供健康監測服務。尚未隔離的一律納入居家或集中隔離。居家或集中隔離觀察期從被隔離觀察人員入境廣州市之日起計算,隔離期間一律不得外出,14天后無癥狀且再次核酸檢測為陰性的,方可解除隔離醫學觀察。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違反規定的,轉為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并承擔相應責任。集中隔離醫學觀察食宿費用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