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1月25日消息(記者杜希萌 馮爍)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如果以2016年初摩拜登陸上海推出第一輛共享單車為起點,這個行業還不到“兩歲”。這個年輕的“行業”,打著“解決最后一公里”的旗幟,乘著共享經濟的風口,從2016年末開始在資本傾注下迅速擴張。當時,面對共享單車企業紛紛高調入局,有網友曾調侃“留給創業者的顏色不多了”。
而一年后,在經歷了近乎瘋狂的短期投放“圈地”后,曾經試圖占滿“赤橙黃綠”的單車企業,不少已經陷入困境。一些小企業頻頻退出市場,曾經風光的小藍單車等也坦誠融資失敗,黯然退場。短短一年間,共享單車如何從投資者眼中的“朝陽產業”變成大眾心里的“爛攤子”。面對未來可能存在的風險,監管部門有何作為?消費者的權益又該如何保障?
“凜冬已至”,可能是近幾個月以來,不少共享單車創業者的心聲。
今年6月,悟空單車率先“亮起白旗”,理由是無法在激烈市場中與大玩家“同場”競技。隨后,主要在三線城市發展的3VBike也稱因管理問題退出市場。8月份,南京町町單車爆出公司資金鏈斷裂消息。這幾家企業還是專注于單個城市的共享單車第三梯隊,隨后出現問題的“小藍單車”、“酷騎單車”、“小鳴單車”都是市場內橙黃之下的知名平臺,不少在運營初期還雄心勃勃期待“彎道超車”。
短短一年內,共享單車行業發展如何發生如此大的逆轉?業內普遍認為,缺乏盈利模式是目前單車行業的短板。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市場無法容納快速增長的入局者。對于無法獲得投資者青睞、失去造血機制的中小平臺,在國家信息中心經濟師宋瑞禮看來,面臨的只能是優勝劣汰,“這是一個自然的市場競爭過程,在剛開始擴張時,肯定各方面的資源都配進去了,一旦到達一定程度,市場必定會出現優勝劣汰。”
面對迅速倒下的共享單車,用戶最擔心的莫過于自己真金白銀付出去的押金。依據此前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7年6月,共享單車用戶規模已達到1.06億。按用戶平均超過百元押金估算,整個共享單車行業的押金數量或已超100億元,其中還不包括用戶提前充值的各類未消費余額。而芝麻信用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已經倒閉或者退出經營的多家單車平臺,可能涉及到的用戶押金損失已經超過10億元。“找不到人,退不出錢”成為不少單車用戶面臨的問題。不少人甚至懷疑,這一輪資本狂歡里,自己成了最大的“犧牲者”。
按照此前交通部等十部門發布的《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采用免押金方式提供租賃服務,企業已收取押金或者預付資金的,要在注冊地設立專用賬戶,實行專款專用,完善退還制度,接受交通、金融等主管部門監管。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大部分的單車平臺企業押金使用、托管和監管仍處于灰色地帶。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投訴部副部長魏星說:“資金目前沒有第三方進行監管,如果共享單車出現了投資失敗或者融資困難的情況,很有可能遭受消費者集中擠兌或者因為資金鏈斷裂導致押金無法退回。”
魏星口中的消費者集中擠兌可能已經出現,有消息稱,由于擔心資金安全問題,不少目前仍在運營的單車平臺用戶也開始集中申請押金退款。業內人士擔心,這可能會帶來新一輪的單車倒閉潮。
為此,交通運輸部、發改委、工信部、公安部、人民銀行等部委日前召集全國17個省份及北上廣深等城市交通主管部門,日前就規范共享單車政策推進展開調研探討。呼吁“參照網約車的立法手段,實時啟動共享單車監管立法工作”成為與會者的一致聲音。
交通部新聞發言人吳春耕也表示:“多家企業相繼倒閉,出現押金退出困難這些問題,各部門都在積極采取措施。作為交通部,密切追蹤相關情況,指導各地交通主管部門配合相關部門,妥善的進行處置,提前采取措施防范可能出現的風險。另外,我們也會同發改委、人民銀行等部門深入的調研,系統分析行業中存在的問題,研究制定一些配套的政策措施,保護消費者利益,確保其健康發展。”
共享單車,未來將騎向哪里?為防范押金安全風險,普遍的共識是“取消押金,鼓勵信用體系替補上場”。從目前來看,ofo已經接入芝麻信用,可在25個城市對一定信用積分之上的用戶開展免押金服務,而摩拜近期也表示在廣州地區推出“基于信用體系”的免押金申請功能。但也有分析認為,這對部分小平臺而言,可能進一步加速資金鏈斷裂。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在此過程中,相關部門應考慮提前介入,防范消費者權益受到損害,“下半場肯定是一個市場淘汰過程,不可能讓現在五彩斑斕的共享單車都存活。作為政府,不能在這種市場競爭中旁觀,一旦企業走向破產,消費者再尋求幫助已經為時已晚。政府應該守住底線,底線核心就是消費者權益。企業是否存在把押金和自有資金混同,是否讓第三方銀行進行獨立賬戶監管,是否按照新政要求,交通部門、金融管理部門適時開展審核,監管要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