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15日消息(記者周益帆)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闊別兩個月之久的新發地15日正式復市,原計劃15日早上8點正式復市的北京新發地市場大農門,提前二十多分鐘正式放行第一輛進場銷售的車輛,預計15日將有超過1000輛貨車滿載水果蔬菜進場交易。而在新發地的另一個入口——強農門,采購商們也早早排隊等候入場。那么約1.3萬噸水果蔬菜如何完成交易?15日早上總臺央廣記者實地進行了探訪。

  15日早上7點38分,新發地市場復市后,第一輛滿載西瓜的貨車司機在通過人臉識別、測溫后,駛入了交易區。

  原先的新發地水果蔬菜交易市場,被一條鐵路分割在南北兩側,此次按下重啟鍵的,是鐵路南側的651畝地,從大類上來說,分為了交易區和上貨區——商戶們在交易區等著采購商來,雙方掃碼達成交易后,擺渡車再幫采購商把貨拖到上貨區裝車。

  趙建華大哥提前兩天從寧夏出發,拉了近30噸當地產的硒砂瓜,一口氣開到了北京,15日凌晨三點就到了新發地。他告訴記者:“我們一直在路上,一直往這跑,趕時間準備開業。3點到這之后,保安說8點開門,我們又轉了一圈,又轉回來了,8點過來排隊,核酸檢測陰性后,才能進新發地。”

  大農門門口有四條通道,兩條是貨車通道、一條行人通道還有一條是擺渡車通道。在趙建華和同伴入場后,大農門門口的兩塊電子牌上,來自寧夏的貨車數就增加了一輛,場內總人數也增加了兩位。這是此次新發地復市以來新增加的智能管理系統,新發地收費系統辦公室白全順介紹:“可以知道15日來訪的車輛到底有多少輛,來訪的品種有多少品種。清楚的知道貨源,到底是來自哪個地方,我們可以提前把數據整理好,可以實時掌控目前園區的人。這個系統有測溫功能,也有記錄人員進出的功能。”

  10年當中,趙建華不知道跑了多少次新發地,兩個月后市場不一樣了,但心里踏實了。

  記者:我看您拿著西瓜感覺特別驕傲。

  趙建華:高興,跟結婚一樣。老百姓吃菜、吃水果,這樣方便群眾的事咱們都高興。

  趙建華身穿紅色馬甲,代表著他是前來賣貨的。市場里還有另外三種顏色的馬甲:采購商穿黃色馬甲、管理人員是藍色、擺渡車司機是綠色。復市之后的新發地,全面暫停面向個人的零售業務,入場人員身著不同顏色的馬甲區分身份,一目了然。

  強農門是采購商的入口,北京世紀開泰農副產品產銷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劉長城帶著公司另外9名采購,早上6點就來這里等著了。劉長城說:“因為新發地也好長時間沒開了,早上6點我們就來了。我們公司對這事比較重視,采購人員都來了,首先是熟悉一下市場;其次,我們在市場交易區里也要詢價、議價。”

  對于北京市民來說,新發地是“菜籃子”“果盤子”,對于商戶和采購商來說,它是一個反映市場供求和生態的重要平臺。

  1988年,在新發地村15畝的土地上,這個農貿市場開始成型,10多年后成為全國最大的農產品交易市場,截至去年,已經連續17年交易量、交易額雙居全國第一。劉長城介紹:“新發地的復市對于我們大家、對整個生態來說都是好事。今天的價格高與低,都是在市場的供給量和需求量之間碰撞中,或者說交易中才能確定最終的價格。”

  等到交易區的商戶們都進場結束,和劉長城一樣的采購商們就可以去“買買買”了。每談成一筆交易,都需要用手機掃碼,在擺渡車把貨運到上貨區之后,出場時再次掃碼,如此,做到人、車、貨的全面可追溯。

  14日晚,新發地的很多工作人員也徹夜未眠,為復市做最后的準備。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常務副總經理顧兆學說,15日預計有超過1000輛貨車進場,而新發地要做的就是讓大家有錢賺。復市的這一段時間,進場車輛免收一切費用。顧兆學說:“我們一直掌握的原則是‘請不來叫不來,能賺錢他就來了;轟不走趕不走,賠錢肯定要走。’一個市場能不能留住商戶,就取決于這么幾條。第一條,他到你這來了之后能掙錢。第二條,有一個寬松愉悅的環境,到這兒來能提供一系列的服務;第三條,他到這兒來在經營的同時,有一種安居樂業的感覺。盡管,我們的客戶們14日夜里早早地來這里等著,我們的工作人員14日晚上也加班加點工作,但是看到我們熟悉的面孔來了,我們是非常感動的,兩個月了,他們能再返回來,對我們不離不棄,盡管加了一宿的班,但現在感覺渾身還有使不完的勁。”

  18種蔬菜、16種水果,15日重新開放的新發地市場火熱交易。預計在9月,鐵路北側的區域也將達到復市標準,重新開放。15日中午,王艷麗大姐的30噸葡萄已經賣出去不少,今天葡萄特價,紀念重新入場的這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