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25日消息(記者王楷)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昨天晚間,國務院法制辦布《快遞暫行條例(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該條例對于快遞實名制的落地和加強用戶隱私保護等方面都作了強調。多位業內人士透露,這是高規格的快遞行業專題性法律文件,對快遞行業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如何解讀條例對于快遞發展的支持措施?未來消費者寄收快遞有什么變化?
意見稿主要從個人信息、人員保障、綠色安全、消費者權益4方面加以規范和約束。意見稿提出,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建立快遞運單及電子數據管理制度,妥善保管用戶信息等電子數據,定期銷毀快遞運單,采取有效技術手段保證用戶信息安全。具體辦法由國務院郵政管理部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
安徽省銅陵市快遞行業協會秘書長任大勇表示,作為快遞企業,大家最關心的是企業如何保護好寄件人的信息。
意見稿指出,若快遞企業出售、泄露或者向他人非法提供快遞服務過程中知悉的用戶信息;或未立即對信息泄露采取補救措施等行為的,由郵政管理部門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并處5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的罰款,并可以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其快遞業務經營許可證。
最高罰款10萬元,直至吊銷執照的處罰是否嚴格?快遞物流行業分析師丁威表示,這為快遞企業經營設置了較高門檻。“雖然罰款金額并不高,但責令停業整頓直至吊銷其經營許可證的懲處措施還是很嚴格的。”
快遞物流資訊網首席顧問徐勇指出,查出快遞公司泄露消費者個人信息的,主要以快遞員為主。作為単位形式的很少見。如何對快遞員加強監管,做好消費者信息保密工作是重點。
為強化快遞實名制,意見稿將實名寄件上升至法律層面。意見稿明確規定,寄件人交寄快件,應當如實提供以下事項:寄件人姓名、地址、聯系電話;收件人姓名(名稱)、地址、聯系電話;寄遞物品的名稱、性質、數量。同時,寄件人拒絕提供身份信息或者提供身份信息不實的,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不得收寄。
不過,盡管快遞實名制作為國家行業標準從2016年6月開始施行,但很多快遞公司并沒有嚴格執行此標準。記者以發件人的身份聯系了幾家快遞公司,他們均表示暫時不需要身份證,只要把地址寫清楚即可。
快遞物流資訊網首席顧問徐勇認為,快遞實名制真正推行需要解決一系列問題。“消費者擔心個人信息會泄露,但如果采取技術手段,目前推廣還需要過程。快遞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的情況下,消費者對快遞員信任還需要培育過程。應該采取鼓勵性措施,比如快遞公司在操作過程中每一單獎勵一毛錢或者兩毛錢。本身他要付出一定時間成本,和消費者進行溝通和解釋。政府可以給快遞公司適當補貼,有利于調動快遞企業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