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江西兩起非法集資案告破:萬人受騙 上億資金被卷走
2016-05-14 16:40: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上海5月14日消息(記者王楷 潘毅)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當前,非法集資犯罪案件高發,形勢嚴峻。記者從公安部了解到,今年一季度,非法集資犯罪的立案數達2300余起,涉案金額超億元案件明顯增多。與此同時,犯罪活動網絡化特征明顯,假借互聯網金融、電子商務、微商、外匯理財、虛擬貨幣等名義的案件增多。近日,上海、江西公安機關破獲的兩起案件,犯罪分子正是披著“互聯網金融”的外衣,從事非法集資和傳銷犯罪活動。
作為“互聯網+”在金融領域的重要表現形式,P2P網貸平臺近年來發展迅猛,但一些欺詐項目夾雜其中。2015年,上海市公安機關偵破滬易貸非法集資案。犯罪嫌疑人邢某曾經在溫州從事建筑業,旗下有上百家美容連鎖機構。為了“讓錢來得更快”,2014年3月起,他成立上海佰強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設立“滬易貸”網站,對外宣稱“滬易貸”是佰強旗下網絡金融投資平臺,通過“滬易貸”先后發布為期1至12月不等的投資標的,承諾到期歸還本金并支付高額的年息。據公安機關調查,這些標的幾乎一半都是虛假的,背后沒有實際項目。
上海公安局經偵總隊一支隊探長林植說:“從網站上,投資人看這些錢投了這個標,進了這家項目公司,但其實這些錢經過第三方支付平臺,都轉移到了自己控制的個人銀行卡,相當于形成了資金池。然后他用資金池里的錢去放貸。”
截止案發,佰強公司通過“滬易貸”共募集資金1.9億余元,其中最高的一筆達到600余萬。打著高收益、低門檻、快回報的招牌,不少投資者被釣上了鉤。
據了解,在“滬易貸”平臺進行交易的投資人來自全國各地,涉及近29個省市自治區。那么,這些人當初是如何上鉤的呢?犯罪嫌疑人邢某說:“約他們到公司見面,到項目實地去考察。看這里的房價等各方面反響很好,覺得項目能賺錢,才投了資。”
此案正在審理當中。
除了非法集資,近年來網絡傳銷也呈蔓延態勢。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操作便捷、傳播迅速、波及范圍廣等特點,依托網絡,大肆發展人員加入,短期內瘋狂斂財。
2015年,江西宜春市公安局經偵支隊成功摧毀了一個總部在河南省洛陽市,服務器在香港、波及全國8個省市、會員多達1萬余人、涉案金額高達6000余萬元的特大跨省網絡傳銷團伙。犯罪嫌疑人依托“開心復利”理財網站和香港鉆石通訊網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K幣交易系統,以投資理財為幌子,從事違法犯罪活動。
據了解,該團伙通過對會員實現推薦獎、管理獎、日分紅、見點獎、報單獎等方式,鼓勵會員發展下線,實現滾雪球式發展。
宜春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副隊長張丹青認為,它比較吸引人的是,每份產品交1600塊錢,每天可以進行分紅,分紅是以電子幣的形式。交1600塊錢,每天可以返電子幣,每天返20個。
張丹青表示,該團伙主要瞄準的是四線、五線城市或農村地區的民眾。其中很多參與人員不會上網,也不知具體的返利分紅方式,只是聽朋友或親戚介紹能賺錢,且投資額不高,就被拉下了水。此外,和傳統傳銷方式相比,這起網絡傳銷案件發展速度很快。
目前,該案三名嫌疑人已因涉嫌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被移送檢察機關起訴。
近期發生的“e租寶”、“泛亞”、“上海申彤大大”等非法集資案件危害巨大、波及地域廣泛。越來越多的案件打著互聯網金融、農民專業合作社、投資中介、股權投資、旅游、養老、民辦院校、境外上市等旗號,網絡借貸成為案件多發的高危領域。
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涉眾型經濟犯罪偵查處處長劉路軍說,和以往相比,這種形式更新穎,很多老百姓不了解什么是金融業態,但收益率非常高,很有誘惑力,而且違法犯罪分子宣傳時往往打著國家政策、項目、經濟創新的幌子撐門面,但實際上干的是魚目混珠、違法犯罪的事,和國家倡導的大政策、大方向是相反的。
近年來,公安機關對非法集資及傳銷犯罪堅決依法打擊,正采取開展專項行動和重點案件偵辦相結合的方式開展打擊,盡全力挽回一批經濟損失。
編輯:朱琪
關鍵詞:上海;江西;互聯網金融;非法集資
近日,上海、江西公安機關破獲的兩起案件,犯罪分子正是披著“互聯網金融”的外衣,從事非法集資和傳銷犯罪活動。
2016-05-14 11:50:00
與過去相比,今年免費滬牌的申領門檻進一步提高了,特別是車主要通過征信系統的審核。貸款逾期、酒駕等信用污點,都可能會導致消費者與新能源汽車無緣。
2016-05-14 09:34:00
5月15日零時起,全國鐵路實行新的列車運行圖。新的基本圖實施后,上海鐵路局大量將多線、多點、多方向開行客車,
2016-05-13 16:12: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