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11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中央周邊工作會議4月8日至9日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系統總結新時代以來我國周邊工作的成就和經驗,科學分析形勢,明確了今后一個時期周邊工作的目標任務和思路舉措。

 

駐外使節和專家學者認為,在國際形勢日趨復雜的當下,中國一如既往扎根周邊、貢獻周邊,致力于推動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攜手周邊國家實現共同發展,為動蕩不安的世界注入了正能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要聚焦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努力開創周邊工作新局面。與會駐外使節表示,要以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指導,以全球視野審視周邊,努力推進中國與周邊國家關系向前發展。

中國駐蒙古國大使沈敏娟:今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10周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亞洲好,世界才能更好。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根本遵循,穩中求進,守正創新,不斷開創周邊外交新局面,使亞洲持續成為穩定的板塊、發展的高地,服務好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民族復興。

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歐陽玉靖:2024年,中馬兩國的貿易額達到了2120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1.4%,很多的公路項目、橋梁項目、港口、碼頭、水電站的項目也都在馬來西亞鋪開。中馬合作是中國和東盟合作的一個縮影,我們也相信在中馬兩國領導人的戰略引領下,兩國關系一定會再上新臺階。

以睦鄰、安鄰、富鄰、親誠惠容、命運與共為理念方針,中國倡導推動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以自身發展促進周邊發展。如今,中國已同周邊17國達成構建命運共同體共識,同周邊25國簽署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成為18國的最大貿易伙伴。中國同周邊國家政治互信與利益融合不斷深化,走出了一條睦鄰友好、合作共贏的光明大道。

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韓春霖: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等重大理念主張,對于中國—中亞機制、上合組織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念指引,確保中國—中亞關系行穩致遠。中國同所有中亞國家都建立了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共同致力于構建命運共同體。

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姜再冬:中巴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先行先試項目,已經帶動250多億美元的直接投資,創造了23萬個就業崗位,不僅提升了中巴合作水平,也促進了巴基斯坦經濟社會發展。當前共建“一帶一路”已經進入又一個金色十年。我們將按照總書記的部署,接續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當前中國同周邊關系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時期,同時也進入周邊格局和世界變局深度聯動的重要階段。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單邊保護主義抬頭,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國際秩序面臨變亂加劇的嚴峻挑戰,中國堅定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攜手周邊國家共創美好未來,給世界注入更多穩定、帶來更多希望。

中國駐東盟使團團長侯艷琪:東盟與我國地理相鄰、人文相親,是我們發展合作的重要伙伴。雙方加起來人口超過20億,具有超大的市場規模,近年來都保持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前景依舊看好。

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總攬全局,保持高度的戰略定力,堅定穩妥地應對各種挑戰,這是我們做好外交工作的最大底氣,同時這也是我們中國在國際舞臺上備受尊重,國際影響力日益提高的根本原因之所在。我們要堅定不移地主持公道正義,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堅定地維護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益,維護國際法的權威,堅決反對“強權即公理”。

外交學院院長、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中心主任王帆:世界已經是高度相互依存,想搞“脫鉤斷鏈”,想搞強行地分割,已經是不可能了,而且是逆歷史潮流而動。所以要“同球共濟”,要命運與共,讓各國都共同能夠得到發展。我覺得這才是真正大國的典范,大國責任的體現。

編輯:吳海波
原創版權禁止商業轉載 授權>>
轉載申請事宜以及報告非法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