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20日消息(記者王澤華)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全球首次“人機共跑”半程馬拉松19日在北京完賽,國內高校、科研機構、企業等20支機器人隊伍參賽,其中6支成功完賽,后續還將根據大眾評選結果得出最佳人氣、步態、形態創新獎。
經過馬拉松賽事的長距離、長時間的測試,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整機穩定性得到進一步提升。
經過2時40分42秒的奔跑,來自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的“天工Ultra”沖過終點拱門,奪得全球首個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賽事桂冠。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蘇國斌表示,參加馬拉松比賽要求機器人在傳感器的精準度、芯片的運算速度和算法的智能性等多方面具備極高水平,而在其中發現的問題,也能進一步倒逼技術和產業的進步。
蘇國斌:在機器人跑馬拉松過程中,我們研制了更加強勁有力的關節;機器人在運動過程中,通過攝像頭對周邊的環境有一個判斷,然后做出動作的調整,這些都促進它在具身智能方面更好地應用和發展。
以往,人形機器人多在實驗室等相對封閉的環境中進行定點測試,其性能驗證局限于特定條件。作為人形機器人參賽隊伍負責人之一,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品牌公關負責人魏嘉星表示,希望這次馬拉松比賽,能進一步助推人形機器人產業實現突破。
魏嘉星:這些突破不僅僅是應用于馬拉松比賽,未來還可以應用于更多的場景,像工業制造、物流分揀、特種作業,或者是家庭服務、養老服務等,其實都是在解決一些關鍵共性技術難題。馬拉松精神,象征著人類在遇到困難時能夠堅持不懈,也希望能推動人形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
編輯:曹宇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