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9月20日消息(記者張聞 張兆福 貴州臺記者張勤月)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在貴州,易地扶貧搬遷人數有188萬,從“搬出來”到“有錢賺”,是搬遷群眾實現脫貧、安居樂業的關鍵。今天我們走進貴州省安順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縣,一起去感受這里易地搬遷群眾如蜜般的新生活。2020-09-20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清晨,65歲的陳昌權穿梭在200多個蜂箱間,他一邊和工人有說有笑,一邊從蜂箱里抽出蜂巢。用刀切下一塊,晶瑩剔透的蜂蜜緩緩流下。陳昌權,這位曾經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過去指著兩三箱蜜蜂的營收糊口。2019年,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陳昌權一家搬到了縣城城南社區。居住環境改善了,憑借著在老家養蜂的經驗,他和老伴兒順利找到了工作。如今,老兩口每月收入最多能有5000塊錢。
陳昌權:奔小康,每天多少都有一點肉。干完活了就拿她的錢來吃,我的就放在銀行里,一直沒動過。
和陳昌權一樣陸續從大山里搬進紫云縣城的貧困戶共有20213人。他們不僅在樓房里安了家,還通過一條通暢的招工、用工流程適應了這里的新生活。每天下午,浪風關林場招工負責人陸春波都會和城南社區居委會主任羅香琴通一個電話,告訴她第二天林場用工的工種、人數、以及需要攜帶的工具。羅香琴接著會在社區微信群一張羅,貧困戶們紛紛報名。
羅香琴:我們有60歲以上的老年人600多個,縣里面特別強調林場要用工,首先請我們這邊的工人。
如何在“搬得出”的基礎上,讓貧困戶“穩得住、能致富”?深度貧困縣紫云縣給出的“答題思路”是依托國有林場資源,打生態牌,搞林下經濟。
浪風關林場場長王從軍:我們這個基地主要就是解決城南城東兩個移民搬遷點的就近務工,一天100塊錢的工資,當天結,第二筆收入就是我們給他的利益分紅,利用脫貧資金量化入股由我們來經營。分紅不是主要目的,就是讓帶動他來務工來學習,帶動我們這一批老百姓共同致富。
2019年,貴州省全省“黔貨出山”計劃,累積銷售農產品320億元、增長8.3%。如今,“黔貨”有銷路,老百姓有活兒干,徹底撕掉“貧困”標簽的那一天已經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