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6月14日消息(記者杜震 孟曉光 劉會民)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寧夏考察時強調,要積極發展節水型農業,不要搞大水漫灌。要根據節水的要求,以水定產,力求少而精,提高附加值。2020-6-14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近年來,農業大省河北多措并舉,大力推動農業節水,走出一條節水增效的可持續發展農業之路,從地下水超采的“大漏斗”里搶出了“大水庫”。

  三夏田野,一片金黃。在河北省景縣種植大戶高志清的麥田里,聯合收割機正在緊張作業。高志清告訴記者,今年種植的2200多畝“衡麥”節水小麥,不但比往年少澆兩水,畝產也能達到1200斤以上。

  高志清:每畝節水50方,這樣的話,我這兩千多畝地連節水加增產(增收)三十多萬元。

  地處華北平原的河北省是小麥主產區,但地下水常年超采,年超采量59.7億立方米。改變“頭水早、二水趕、三水四水緊相連,一直澆到麥開鐮”傳統耗水的小麥種植迫在眉睫,“衡麥”等幾十種節水小麥應運而生。

  河北省首席小麥育種專家郭進考介紹,目前河北節水小麥種植面積達3270萬畝,占全省小麥種植面積的95%,形成了春季一水八百斤,兩水過千斤的節水種植模式,農民增收同時生態效益顯著。

  郭進考:小麥播種面積大,又是用水大戶。如果(全部)少(澆)灌一水,那三千萬畝就(節水)15個億(立方米)。

  在河北,79%的農業灌溉采用機井,大水漫灌現象普遍,水資源浪費嚴重。近年來,河北大力實施管灌、滴灌、噴灌等水肥一體化灌溉,畝均節水50-60立方米,年節水3億立方米左右。

  曲周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李金孔:我們在全縣推廣了水肥一體化、增施有機肥等十余項節水技術措施,全縣共計壓減地下水開采400多萬立方米。

  發展節水農業不僅從品種、灌溉技術上下功夫,還向科學管理要效益。今年5月,河北省級農業灌溉用能統一管理平臺“農情寶”上線,供電、水利、農業基礎數據首次跨界融合。農戶打開“農情寶”APP,怎么澆地最省水一下就知道。

  國網河北電力公司采集設備質量管理專責李飛:應用精準灌溉方案推送數據指導。經測試驗證,農戶每年每畝土地可節水60立方米,對支撐河北省地下水壓采、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和糧食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河北省農業農村廳數據顯示,從2014年開始實施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到2019年底,河北農業用水由139.1億立方米下降到114.6億立方米,五年時間從超采區搶回24億立方米的水,相當于兩個大一型標準水庫的水量。

  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處吳濟民表示,下一步,河北將繼續加強農業供給側改革,加大資金投入,力爭到2022年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地下水位回升的目標。

  吳濟民:我們目前每年投資了有15多億(元),還需要進一步加大,因為農業用水是大頭。繼續調整種植結構,減少灌溉用水,重點在小麥節水問題上下功夫,持續壓減地下水開采,把農業節水壓采任務按時按要求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