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武漢3月16日消息(湖北臺記者張偉杰)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大批“90后”醫務工作者投身戰疫一線,成為披堅執銳、一往無前的青春力量。武漢市第三醫院新生兒科護士吳萱就是其中之一,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她沖鋒在前,彰顯了青春擔當。2020-03-16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上午10點,吳萱穿好防護服走進病區,輸液、氧療、監護,不停地穿梭在病房間護理患者。在隔離病房連續奮戰了近兩個月后,吳萱早已沒有了當初的緊張。1月18日,醫院召集醫護人員前往金銀潭醫院支援,吳萱第一個報了名。來到病區工作,吳萱就像陀螺一樣來回忙個不停,不僅要給病人換藥、注射,還需要負責為重癥病人喂飯、翻身。

  吳萱:病人差不多是50至60個左右,需要我們跑整個病房,一天加在一起是13到14個小時左右,有一次實在沒有力氣走了,后面是被醫生扶出來的。

  病房里有一位90歲的老奶奶,因為無法用語言表達,剛來時表現異常煩躁。善于觀察的吳萱不僅主動上前開導,還專門為老人研究出了一套“敲擊語言”,吳萱告訴老人:敲玻璃就是要換針,敲兩下床板就是要吃飯,敲三下床板就是要換尿布。在這樣特殊的溝通方式和悉心照顧下,老人的情緒逐漸穩定、病情明顯好轉,前不久康復出院。

  護士長鄔慧明:吳萱平時工作是比較熱情也很積極,因為是新生兒科(護士),護理病人比較仔細耐心,會跟病人開解,喜歡和病人交流。

  沒有后顧之憂沖在戰疫一線,也離不開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吳萱的父親是共產黨員,也是退伍軍人,得知女兒要去前線參加戰“疫”時,還特地拿出了自己的黨員筆記,支持女兒在戰疫一線踐行初心。

  眼看越來越多的患者康復出院,吳萱覺得再辛苦都值得。

  吳萱:作為90后的我們有沖勁、有活力、不怕苦,我們能承擔時代賦予的責任和作為青年的責任與擔當。我們是父母眼中的孩子,但披上戰袍都是戰疫的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