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8月10日消息(記者馬喆 洪波 張子亞)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福建寧德曾是全國18個集中連片貧困區之一。上世紀80年代末,習近平同志在寧德擔任地委書記期間,就下決心帶領當地百姓擺脫貧困,并提出“弱鳥先飛”理念,倡導“滴水穿石”精神。30多年來,寧德干部群眾始終堅持久久為功,一代接著一代干,特別是在習近平總書記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指引下,寧德脫貧攻堅工作取得明顯成效,貧困人口累計減少超過77萬人,“脫貧致富路”越走越寬廣。2019-8-10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半個多月前,受鄉親們委托,福建寧德壽寧縣下黨鄉6位黨員干部群眾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了一封信,這封寄托著全鄉人民深情的書信,將下黨鄉脫貧致富的喜訊報給了習總書記。下黨鄉原黨委副書記劉明華便是信件執筆人之一。
劉明華:我們在信中回憶了過去下黨貧困的情景,回想起總書記當年頭戴草帽,肩披毛巾,不畏艱難,翻山越嶺來到下黨,為下黨的人民群眾排憂解難。第二,是匯報了下黨在黨的扶貧政策和總書記的牽掛下,這么多年發生的巨大變化。第三,就是希望總書記抽時間回到下黨,走一走,看一看。
下黨鄉地處福建閩東地區的大山深處,當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不到200元,曾是寧德地區四個特困鄉之一。如今通過扶貧定制茶園,全鄉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至2017年的11783元,翻了60多倍,全鄉121戶500個貧困人口基本實現脫貧。
客戶夏鵬:這個茶從管理、品質、沒有農殘,從這個監管綜合幾個方面,我們看了都比較滿意,所以我們想專門定制一塊。
下黨鄉扶貧取得的成果只是寧德的一個縮影。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隨后,他在多個場合提及在寧德扶貧工作中提出的理念。2017年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在寧德工作時,把“擺脫貧困”作為工作主線,提倡“滴水穿石”的閩東精神,樹立“弱鳥先飛”的追趕意識!叭貘B先飛”,就是說貧困地區、貧困群眾首先要有“飛”的意識和“先飛”的行動。沒有內在動力,僅靠外部幫扶,幫扶再多,你不愿意“飛”,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滴水穿石,久久為功。三十多年來,幾屆寧德黨委政府一張藍圖繪到底接力扶貧。這期間,被稱為“中國扶貧第一村”磻溪鎮赤溪村經歷了接受“輸血”、艱難“換血”、自我“造血”的艱難歷程。1984年赤溪村成為全國最早的扶貧對象,福鼎市扶貧辦主任滕建軍說,到1994年底,人均收入仍不足200元,十年扶貧收效不大!
滕建軍:我們的扶貧工作主要靠送一些樹苗、羊羔,是一種低端式農工式的扶貧來帶動農民增收,十年扶貧,濤聲依舊。
1994年當地決定實施全村搬遷,打通外界道路,組織村民外出打工增收,開始了艱難“換血”的過程。
時任赤溪村村主任黃國來:一家一戶宣傳了,現在交通方便了,你們要去打工啊,賺點錢啊。第二年、第三年,那就一年一年比一年增收了很多了。
脫貧想要取得成效,不單要“輸血”,還要能夠自我“造血”,要有產業支撐。根據當地自然稟賦,赤溪村發現身邊的綠水青山就是最寶貴的發展資源。近年來,當地發展特色產業,特別是鄉村旅游,僅景區門票一項年收入就超過千萬元。
磻溪鎮黨委書記林有龍:赤溪村,最大特點就是在山窩里面,但它生態資源保護得非常好,所以說我們因地制宜,選準路子,旅游資源,因為生態優勢好,我們當時太姥山申報世界地質公園,5A級景區。
三十年滴水穿石,如今的赤溪村人均收入是1984年的七十多倍,水廠、電站、學校、公園、衛生所一應俱全。
面對“十三五”扶貧攻堅“決勝戰”的到來,寧德把扶貧與產業發展、城鎮化、生態建設等緊密聯系起來,精準聚焦扶貧對象、貧困村。寧德市農業局扶貧開發科科長夏睿表示,要繼續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滴水穿石”、“弱鳥先飛”等重要扶貧理念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要求,確保到2020年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夏睿:要繼承習總書記的“滴水穿石”的精神,我們大量的基層的扶貧干部也是一茬接著一茬干,雖然說人變了,但是精神沒有變。到了去年底,我們的貧困發生率已經下降到零點零幾。一直到2020年,我們都要繼續摘帽,不摘政策,繼續久久為功,繼續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