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靈壽縣委辦公平房60年簡陋未修 贏得百姓贊譽
2014-05-14 07: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說兩句 分享到:
央廣網北京5月14日消息(記者明慧)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河北靈壽縣委各部門60多年來一直堅持平房辦公沒有搬遷。在一些地方熱衷建設豪華辦公樓風氣的映襯下,靈壽縣委似乎有些不合節(jié)拍,卻被當地老百姓譽為“最美縣委大院”。14-05-14 新聞和報紙摘要全文>>>
在新建的靈壽二中,嶄新的數學樓、實驗樓、宿舍樓,標準的操場,毫不遜色大城市的學校,而每個教室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更讓記者驚嘆靈壽縣的大筆投入。靈壽縣教育局長尹秀江非常自豪地說,在靈壽縣最漂亮的就是學校。
尹秀江:“現在我們縣里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縣辦高中,都是建的漂亮的樓房。這個學校已經達到了市里中等學校的辦學水平。”
和眼前現代化新學校一比,靈壽縣委各部門擠在一起的八排低矮平房的大院就顯得格外陳舊寒酸。已經使用了60多年的平房一再維修,表面上紅頂白墻整齊古樸,其實已經是D級危房,而且“補丁摞補丁”。
曾任副縣長、政協主席的趙景春:“你看這個地方都已經風化了,這是原先的舊登臺。這是原先的舊石頭,這是一次維修,這是一次維修,這是一次,逐漸地,再加上這個,把已經風化了的再包上,再搞一次維修。”
記者看到,最后一次維修,為了安全外墻內都支上了鐵架子。
其實,靈壽縣委先后有四次重建機會,但最后都未落實。籌措的資金和落實的土地最后都被“挪用”到解決農村學校取暖,建養(yǎng)老院、敬老院的民政事業(yè)服務中心等民生項目了。
趙景春:“大概是在95年,當時有一筆150萬的資金。我們討論研究是用于縣委大院改造還是用于農業(yè)。結果大伙兒認為辦公條件的好壞不決定辦公效率高低。這樣就把這部分錢用于蓋個農業(yè)技術培訓中心。當時靈壽縣最好的、最高的樓就是農業(yè)技術培訓中心。第二次又有資金,大概有三四百萬,后邊又有一次是用在城建修路了。”
聶豆豆是2011年分到縣委組織部的,她坦言剛來報到有點“傻眼”。
聶豆豆:“剛來挺驚訝的,感覺挺有落差的其實。覺得不應是這樣的環(huán)境,應該是現代化辦公,沒有想到這樣破舊,實在是太舊了,說實話真沒想到。”
而現在和她一起來的幾個小伙伴卻對大院親民接地氣的工作環(huán)境感覺更舒服。
聶豆豆的同伴:“現在特別習慣了,工作環(huán)境特別樸實,我們這塊兒群眾想來辦事兒,很方便,群眾來來往往來咨詢事兒的也比較多。”
來辦事的百姓也是同樣的感受:“這樣的縣委大院我們進去辦事啊,說實話跟進了高樓大廈辦事感覺是不一樣的;到這個縣委院里感覺很平易近人唄,好像進了咱家里一樣的感覺。”
歷屆縣領導艱苦奮斗的精神,讓全縣把有限的資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去年,靈壽全縣財政全部支出11個億,用于民生保障的投入就約9.6個億。
縣委書記宋存漢:“我覺得我們在這里辦公很正常,不管在樓里辦公還是在平房里辦公,只要老百姓辦事方便,群眾覺得舒服就好。我們要傳承和堅守這種精神,更好的把群眾的事情辦好。”
編輯短評:這所歷經60年不變的縣委大院,之所以獲得百姓由衷稱贊,是因為在這不變的背后彰顯了當地政府勤儉之德,為民之心。與老舊不變的縣委機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當地對改善民生的一筆筆大投入,是靈壽縣不斷變化發(fā)展的各項事業(yè)。也正因此,幾排簡陋的瓦房,在群眾眼里成了一座巍峨的民心大廈。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推出新聞熱線4008000088,撥打熱線電話即可將您手中的新聞線索第一時間反饋。我們將第一時間派出記者調查事件、報道事實、揭開真相。)
編輯:周陽
參與討論
我想說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