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凱里2月17日消息(記者張兆福 凱里臺記者徐寧)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苗繡是中國苗族民間傳承的刺繡技藝,是苗族歷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現形式之一。在貴州省黔東南州,苗族婦女把千百年沉淀的文化繡在服飾上,形成了“行走的史書”。跟隨記者走進貴州省凱里市凱棠鎮梅香村,看看他們是怎樣靠著苗繡這份文化遺產做大產業,在指尖上繡出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
早上6點多,天還沒亮,顧蘭花就已經到村里的活動室忙活起來。梅香村坐落在黔東南的深山里,是貴州省三類貧困村。為了讓大家伙摘掉“貧困戶”的帽子,顧蘭花把致富的點子打到了村里老人們都會的苗繡手藝上。兩年前,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梅香村的苗繡合作社終于掛了牌。
合作社的固定繡娘從56個人發展到現在的150多人,人均年收入達到1萬多元,比以前翻了幾番。顧蘭花說,剛過新年,凱里市文產辦就幫他們添置了電動縫紉機、熨燙機,現代設備和手工技藝結合起來,繡片的銷路更好了。
顧蘭花告訴記者,“我們今年忙,今年我搞了個一千萬的工程。”通過顧蘭花的手把手苗繡培訓,村里有不少“門外漢”也加入到合作社。繡娘姜春花以前連針都拿不穩,眼下她也成了合作社的頂梁柱。不用再撇下孩子去外地打工,在家門口就能把錢賺了,是姜春花以前沒想過的事。“現在我在家可以照顧小孩,我家小孩中小的那個成績比以前好了。”
截至目前,合作社共承接繡娘培訓800余人次,解決了300多位農村留守婦女的就業問題。她們的繡品不僅備受國人喜歡,海外訂單也源源不斷。
姜春花說,為了讓大家安心過個好年,趕在春節前,合作社給員工們發放了年底分紅。如今梅香村不再是大山里的窮窩子,繡娘們的指尖給村子繡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