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上半年京津冀等地區空氣質量較上年同期好轉
2015-07-27 19:03:00 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7月27日消息(記者莊勝春)據中國之聲《全國新聞聯播》報道,環保部今天通報上半年全國環境質量狀況顯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空氣質量較上年同期均有所好轉。
通報顯示,第一階段實施空氣質量新標準的74個城市達標天數比例在21.1%~98.9%,平均為68.0%,同比提高6.9個百分點。首要污染物為PM2.5,其次是臭氧。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空氣質量較上年同期均有所好轉。
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看來,過去一段時間,各地治霾舉措頻出,取得這樣的進展不足為怪。
柴發合:不斷提高認識,不斷加強措施,不斷深化污染防治的內容和擴大污染防治所涉及的范圍,包括經濟結構的調整,淘汰落后產能,包括黃標車的淘汰,到現在完成了六百萬輛的任務了,(取得進展)和這些都有密切的關系。
74城市中,空氣質量相對較好的前10位城市依次是海口、拉薩、惠州、舟山、廈門、中山、珠海、深圳、昆明和福州;后10位城市依次是保定、邢臺、鄭州、唐山、石家莊、衡水、濟南、邯鄲、沈陽和太原,河北省占據了六席。
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總工程師楊金田此前表示,空氣質量的改善初見成效,但離空氣質量標準的要求還有非常非常大的差距,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仍然非常大。結合專家測算和國際經驗,這些污染物至少要下降50%以上才能達標。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也表示,下一步還需加大治理力度。
柴發合:堅定不移的調整產業結構,淘汰落后產能,這方面要下大力氣,(另)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就是要進一步的按照環境保護法的要求,嚴格執法,徹底解決違法排污和偷排漏排的一些現象,對一些違規違法的行為進一步加大處罰的力度。
通報還顯示,開展酸雨監測的全國470個城市中,有164個城市出現過酸雨。與上年同期相比,酸雨城市比例、較重酸雨城市比例和重酸雨城市比例分別降低4.5、5.8和3.2個百分點,總體有所改善。
此外,監測的32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中,地表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為95.7%,比去年同期提高1.4%;地下飲用水水源地達標率為87.1%,比去年同期降低0.5%。
另據了解,我國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正在進行時,當下任務集中在深入實施“大氣十條”,組織編制、出臺“水十條”相關配套文件和實施細則,抓緊修改完善“土十條”。值得關注的是,除了政策法規的出臺落實,公眾參與度也亟待提高。南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馮銀廠表示,當下公眾環保意識和實踐之間也存在差距。
馮銀廠:我們經常說,機動車對環境和空氣質量多大污染,但問題是,我們的城市有沒有給公眾創造出樂于做公交、騎自行車或者走路的條件。政府還有很多要做的工作。怎樣營造一種氛圍,讓公眾自覺自愿地為環境治理做貢獻。
編輯:姜萍
關鍵詞:環保部;空氣質量
2015-07-27 09:58:00
2015-07-24 19:06:00
2015-07-22 11:47: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