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月15日消息(記者 王進文)近日,位于北京市昌平區的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技術創新中心與合成生物制造轉化加速中心啟動試運行,標志著該區“打造合成生物制造創新策源地和產業引領區”總體目標取得新成效。
北京合成生物制造產業集聚區(央廣網發 昌平區委宣傳部供圖)
“嗡嗡……”走進合成生物制造轉化加速中心的實驗室,記者看到,工程師正在調試由多臺機械臂組成的實驗平臺。經過編程后,機械臂可以快速實現樣本抓取、區分、送檢等操作,全程不需要人工參與。
“這是我們打造的高通量菌株構建篩選平臺,服務于生物醫藥、精細化學品、食品原料、生物質能、生物材料、高附加值消費品等重點產業領域。”北京昌發展產業運營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昌發展”)總經理呂劍鋒介紹,平臺集合丹納赫生命科學的眾多先進技術工具,在提高效率的同時有效降低成本。
合成生物制造轉化加速中心由昌發展聯合丹納赫北部創新中心、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共同打造,中心面積約1.53萬平方米,建有高通量菌株構建篩選、質譜檢測技術應用、醫用材料生物制造科創三大平臺。針對不同平臺的需求,中心針對性地打造了不同的產業空間。
除高通量菌株構建篩選平臺外,質譜檢測技術應用平臺配備40余臺高端質譜儀和液相系統,為生物制造、食品和飲料安全檢測等領域,在質譜檢測、數據分析、設備維護等方面為平臺及園區企業提供檢測及分析服務;醫用材料生物制造科創平臺設置多個細胞間及分子實驗室,圍繞生物醫用原料研發、產品制劑、功效評價等技術鏈條中的關鍵環節,提供關鍵技術支撐及科技服務,重點布局醫療器械、化妝品、組織再生與修復以及干細胞等業務板塊,打造生物醫用材料全鏈條服務新生態。
“目前中心已入駐多美康(北京)生物醫藥有限公司、丹納赫科創中心暨北方總部等企業,將做好聯合技術攻關、項目孵化培育和人才培養,服務昌平區合成生物制造產業轉化加速區加速建設。”呂劍鋒介紹。
2024年,昌平區統籌整合全域可利用產業空間資源,結合現有三大主導產業空間布局,按照“統籌規劃、先行啟動、分步實施”的原則,有序梯次推動孵化起步區、轉化加速區、高端制造區、總部辦公區“四大功能組團”建設。
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技術創新中心承載著孵化起步區的關鍵職能。該中心由昌平區與北京化工大學共同建設,總建筑面積6200平方米,圍繞合成生物制造產業的起步環節打造了過程強化技術平臺、生物催化劑酶工程平臺、數字化細胞工廠實踐平臺、數字化細胞計算分析平臺,圍繞著合成生物制造原料體系、催化劑體系、過程強化、產品開發及應用技術全流程協同攻關。
“目前,北京未來科學城集團與北京化工大學密切配合,已完成裝修改造,正在進行實驗設備安裝。同時,正在與中石油、華熙生物等央企、知名民營企業對接,加快推進項目落地。”技術創新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該中心也將圍繞孵化起步區功能職責,滿足各類生物制造產業需求,推動合成生物制造產業提質增效。
圍繞北京“高精尖”產業方向和昌平區域產業定位,昌平區重點布局合成生物制造產業生物醫藥及美麗經濟、農業及食品、環保、能源、新材料等五大領域,重點聚焦研發轉化、高端制造、企業總部三大環節,重點構建“八個一”產業支撐體系(打造一個主題專業園區、組建一個國家創新中心、出臺一批產業支持政策、聚集一批優質高效企業、搭建一批關鍵共性平臺、設立一批產業發展基金、匯集一批產業骨干人才、支持一批有效應用場景),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技術創新中心、產業集聚區、示范基地、未來產業育新基地先后掛牌落地昌平,開啟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產業發展的嶄新篇章。
未來科學城管委會醫藥健康產業處副處長郭玉東介紹,目前昌平區共搭建十個合成生物制造產業共性平臺,同時圍繞產業共性需求,組建了兩支3億元的合成生物制造產業專項基金。2024年,昌平區集聚合成生物企業80余家,占全市的半數以上,產業收入突破60億元,固定資產投入項目20個,投資超35億元。
“我們計劃在3年內將合成生物制造產業打造成一個新的百億級產業。”郭玉東說,2025年,昌平區將繼續圍繞產業共性需求,打造更多的共性平臺,同時圍繞利用市、區兩級政策指引,積極招引重點龍頭企業落地昌平,實現產業企業突破100家,促進合成生物制造產業在昌平區發展壯大。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