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14日消息(記者 王進文)隨意停放的共享單車給城市管理帶來了難題。為進一步改善交通環境秩序,暢通群眾出行路,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街道積極借鑒經驗,強化聯動治理,以科技賦能探索建設電子圍欄系統,助力轄區交通環境暢通有序。即日起,該街道對重點區域,不同路段的電子圍欄系統進行前期試用調整,預計7月底將全面投入使用。

共享單車入欄管理(央廣網發 酒仙橋街道供圖)

酒仙橋轄區內企業園區、寫字樓、文化活動中心多,人流量大,共享單車使用頻率高。為規范共享單車文明停放,方便轄區居民上班出行,酒仙橋街道根據市、區交通委部署規劃,深入調研,在商業、企業園區集中等重點區域,科學劃定多處共享單車停放區,既滿足附近員工停放需求,又不影響正常交通秩序,從空間規劃上為規范停車奠定基礎。

為進一步規范騎行用戶停放行為,酒仙橋街道引入電子圍欄技術,為轄區內單車區域聚集的各條干路啟用“藍牙道釘嗅探”,通過科技手段規范單車停放。

電子圍欄是虛擬設置的“區域”,通過數據管理終端(高位嗅探設備)與規范停放信標(藍牙道釘)的相互結合,對共享單車停放進行精準約束。當車輛未停放在指定區域時,系統將提示無法還車并持續計費,只有將車輛停放在指定區域內才能完成還車操作。

“為解決好共享單車管理的問題,前期街道會同多部門對早晚高峰期,轄區重點點位的單車停放情況進行了系統調研,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給圍欄結算區的劃定帶來了可靠的數據支撐。”酒仙橋街道平安建設辦公室負責人表示,電子圍欄的投入使用,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居民的出行習慣,從就近取用、就近還車變為框內取用、入欄停放,實現車輛定點取還、規范停放。據悉,此次共施劃停放區域1362延米,新增設道釘1130個,增設嗅探39個,極大程度地覆蓋了商業園區集中的各條道路與重點點位,進一步規范周邊的停車秩序,提升區域交通品質,改善居民慢行出行體驗感。

實施電子圍欄后,可通過后臺管理系統實現對于單個電子圍欄的開放與關閉,當某一處“圍欄”內的單車過量,后臺實時監督的街道工作人員會立即督促單車企業,將單車轉運至單車較少的站點內,保持“圍欄”區域有位可停,轄區居民有車可騎。

在推進電子圍欄建設同時,酒仙橋街道積極協同各方力量,與共享單車運營企業建立溝通協調機制,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細化清運頻率和標準,確保停放區的共享單車能夠得到及時清理,避免出現堆積擁堵,為維持良好停車秩序提供長效保障。

此外,街道平安建設辦公室積極部署轄區交通協管員等力量對轄區重點路段開展日常巡查,并聯合機場交通大隊開展交通安全主題宣傳活動,引導教育群眾樹立交通安全意識、法治意識、文明意識,共創安全暢通、文明有序的交通環境。

編輯:阮修星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