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8日消息(記者 王進文)7月7日,2025昌平醫藥健康金融投資創新論壇在北京市昌平區舉辦。本次論壇以“創新領航 產金躍遷”為主題,匯聚近200位來自學術界、產業界、醫療界、投資界的生態伙伴出席,圍繞產業發展與資本助力展開深入探討,為行業創新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論壇現場(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北京國有資本運營管理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總經理郭川在致辭中表示,“北京國有資本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正在積極響應國家政策,通過資本布局優化和產業升級轉型,支持醫藥健康產業發展,加快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積極發揮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引領作用,圍繞國家重點戰略布局,設立并運營了千億市級政府投資基金。在醫藥健康產業領域,堅持創新驅動產業發展的策略,為醫藥健康產業的創新發展提供支持。規模達200億元的北京市醫藥健康產業投資基金于2024年在昌平區設立,重點布局創新藥、創新醫療器械等領域。截至2025年上半年,醫藥健康基金已累計出資超過40億元,帶動社會投資超過50億元。”
昌平區委常委、副區長柳強在致辭中表示,“昌平區堅持把科創金融作為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聚焦科創金融示范區建設,出臺了全市首個科創金融政策、成立了全市首支認股權基金,推動北交所昌平服務基地成功落地,在全市率先建立政府性投資基金管理體系,引入紅杉、高瓴、康橋等優質資本,不斷擴大‘朋友圈’,實現主導產業全覆蓋。發揮政府引導作用,打造多層次、全周期基金矩陣;創新靶向金融產品,構建一體化、聯動式投貸體系;打造一流金融生態,提供全鏈條、一站式融資服務。下一步,昌平區將持續優化金融服務環境,著力構建要素高效流動、供需精準對接、活力充分釋放的科創金融生態,加快打造具有全球領先水平的‘生命谷’。”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北京大學臨床醫學高等研究院院長王存玉發表“科技賦能健康中國:AI與再生醫學的融合與未來”主題演講。他表示,“AI技術正成為推動再生醫學向臨床轉化的關鍵力量。AI在驅動生物材料設計、藥物靶點預測、臨床流程優化等方面正在持續發揮效力。再生醫學目前臨床面臨諸多關鍵問題,包括個體差異大,療效預測困難;組織構建復雜,可控性弱;缺乏精準監測和動態評估手段。而AI可以提供創新解決方案,進一步驅動個體化治療決策、優化構建過程與微環境調控、賦能精準追蹤與評估。例如在面對組織衰老損害組織再生修復能力問題時,通過大數據和AI等技術的結合,功能性分析篩選出的細胞外基質蛋白Periostin,顯示其可促進肌腱再生;深度學習算法預測出可促進干細胞功能的小分子藥物DHA可調節干細胞干性治療骨質疏松癥。”
為激發區域投融資活力,昌平區緊抓中關村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機遇,打造“昌平·金立方”金融營商環境品牌。今年3月,為進一步發揮創業投資服務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作用,在昌平區人民政府指導下,由昌平區發改委牽頭發起成立“昌平未來創投聯盟CFIA”,集聚金融、科技、產業、人才等要素,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七位一體創新生態模式,致力于打造耐心資本示范區。通過整合要素資源、暢通對接渠道、提升服務效能,支持科技型企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擦亮具有昌平特色的金融營商環境品牌,打造首都金融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昌平樣板”。依托昌平未來創投聯盟,今年已累計組織舉辦各類投融資路演活動90余場,服務路演企業260余家。
生命谷金融服務站揭牌(央廣網發 主辦方供圖)
活動中,“昌平未來創投聯盟”生態進階的關鍵落子——生命谷金融服務站正式設立。未來,生命谷金融服務站將基于昌平未來創投聯盟的資源優勢,積極鏈接銀行、投資機構、券商等多元化金融資源,形成金融服務集群效應,通過舉辦路演沙龍、產業論壇、專題研討等多樣化生態活動,實現金融機構、生態企業、產業服務的深度融合、協同發展,不斷優化服務半徑,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推動“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
論壇上,上海禮邦醫藥首席科學官肖申以“產業為本:中國創新藥的DeepSeek時刻”為題發表演講。針對AI技術帶來的深遠影響,英矽智能聯合首席執行官兼首席科學官任峰博士發表題為“從算法到臨床:生成式AI在藥物研發中的應用”的主題演講。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生命科學技術學院原院長馮雁就“酶分子工程推動生物合成產業的發展”發表演講。美迪西生物醫藥首席科學官彭雙清發表“重塑研發范式—CRO如何驅動創新藥物開發效率的躍升”演講。
在圓桌對話環節,多位嘉賓圍繞“從License—out、BD到NewCo,中國醫藥健康優質資產的全球金融合作與實踐”“醫療器械企業的高墻之下與藍海之上:尋找‘出海口’與‘突破口’”展開探討。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