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4月8日消息(記者 王進文)2025北京順義后沙峪人才社區半程馬拉松(簡稱“峪馬”)將于4月13日在北京市順義區后沙峪鎮開跑。近年來,“峪馬”不僅逐漸成為展示城市氣質的窗口,更悄然演變為撬動人才集聚與商文體旅融合的支點,串聯起人才、產業、文化、旅游等多種發展要素。
第二屆“峪馬”現場(央廣網發 后沙峪鎮供圖)
“峪馬”何以成為人才“強磁場”
后沙峪鎮深諳“以賽引才”之道,在賽事籌備期間,配套舉辦基金沙龍、創業路演、招商推介,借助“峪馬”的流量搭建人才交流平臺,以賽會友、以賽興業,賦予人才建設以獨特價值。
金融產業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央廣網發 后沙峪鎮供圖)
兩年來,借助“峪馬”的東風,后沙峪鎮高標準推進人才高地建設,從國際青年創新人才集聚區、京港澳人才交流合作示范區落戶,發起成立順義區首支鎮級基金,到新引入貝賽斯等國際教育資源,建設順義人才公園,為人才提供保障住房,同時積極開展各類交流合作,推動“人才、技術、項目、資本、市場、政策、空間、服務”全要素對接。
國際青年創新人才集聚區及京港澳人才交流合作示范區落戶后沙峪鎮(央廣網發 后沙峪鎮供圖)
順義人才公園(央廣網發 后沙峪鎮供圖)
“峪馬”商文體旅的“化學反應”從何而生
“峪馬”的能量絕不局限于21.0975公里。在“峪馬”流量的帶動下,賽事與周邊商圈形成聯動,羅馬湖畔、SS—ONE、山姆會員店內,煙火氣吸引著來自各地的跑者落座;順鑫、匯源果汁、桃李、馬大姐等順義本土產品被爭相采購;老字號糕點與網紅咖啡同臺競技;非遺手作與智能運動設備爭奇斗艷。“跑一場馬、逛一座城”正在成為新的消費場景。
SS—ONE潮流體育中心(央廣網發 后沙峪鎮供圖)
賽事獎牌融入地標建筑,核心賽道加入“漫游時空”主題彩繪,賽道補給站上演非遺展示與鼓樂表演……在地文化通過“峪馬”被轉化為可感知、可傳播的符號。當跑者把獎牌照片曬上社交平臺,當短視頻里的加油助威聲沖上熱搜,后沙峪的文化肌理便隨著賽事IP悄然出圈。
羅馬湖彩繪步道(央廣網發 后沙峪鎮供圖)
當YOLO悅園里傳來籃球觸碰地板的回聲,當金港GT樂園里卡丁車發出陣陣轟鳴,當溫榆河畔的網球館內揮拍與加油聲此起彼伏,“峪馬”如同一柄鑰匙,打開全民健身的“百寶箱”,讓運動熱潮從賽道向街巷蔓延。
金港GT樂園(央廣網發 后沙峪鎮供圖)
此外,賽事組委會深挖“體育+旅游”潛力,推出“跑馬+采摘”“跑馬+研學”主題線路,參賽家庭賽后漫步后沙峪農場,感受田地里瓜果帶來的清香,體驗都市里的“桃花源記”。
在后沙峪農場體驗采摘樂趣(央廣網發 后沙峪鎮供圖)
后沙峪產城融合的未來向何處延伸
兩年來,后沙峪鎮以賽事為媒介,聚人才、活產業、塑品牌,走出一條“賽事引流—場景激活—服務沉淀”的產城融合發展新路徑。
第三屆“峪馬”賽道路線圖(央廣網發 后沙峪鎮供圖)
記者觀察到,正如21公里的“峪馬”賽道所展現的,以天北路為軸,串聯起中航信高科技產業園、國航飛行訓練基地的硬核科技與北京溫榆河公園、順義人才公園的柔美生態,東側地鐵M15號線設站,北側緊鄰S28機場北線高速,西側京城高速15分鐘直達市區,南側自駕20分鐘直抵T3航站樓,這種“右手產、左手城”“東西南北、交通便捷”的空間布局如拼圖般精準咬合。
如何讓“流量”變“留量”?賽事期間的火爆如何轉化為長尾效應?以“峪馬”核心賽道上的羅馬湖步道彩繪為例,就是讓“賽事同款”體驗成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
接下來,后沙峪鎮將以“眼光超前、思維創新、多元包容”為立足點,探索一條屬于自己的國際化、“類海外”實踐之路,讓每一步都踏準城市與人的共鳴節拍。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