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銅陵9月5日消息(記者徐秋韻)清晨的長江銅陵段協誠港口碼頭,集裝箱貨輪完成裝卸駛離泊位,貨輪的汽笛聲劃破寧靜,而皖江小鎮東聯鎮也以蓬勃的朝氣開啟新的一天。
銅陵東聯鎮毗鄰長江,是一座工業鎮,小鎮面積不大,卻鑄就237億元的工業產值,還獲評“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雖然以工業為主導產業,但這里沒有單調的工業灰。近三萬東聯人在鄉村田野與工廠車間的交響中,將“調色盤”潑灑出七色光譜——黨建紅引擎轟鳴,活力橙躍動脈搏,溫暖黃托舉希望,生態綠沁潤沃土,服務藍澎湃經濟……每一幀生產與生活的切片,都在為“幸福東聯”這本書上增添斑斕多彩的一頁。
安徽銅陵東聯鎮全景(央廣網發 東聯鎮供圖)
東聯鎮活躍著30多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央廣網記者 徐鵬攝)
紅: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實景
前不久,銅陵東聯鎮黨建樓會議室內氣氛莊重而熱烈,一場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黨課報告會在這里舉行。該鎮黨委書記黃一偉緊扣紀律紅線與為民初心,作了一場深刻透徹的黨課報告。討論環節,年輕干部踴躍發言,分享各自的學習心得,并結合崗位實際,從改進工作作風、加強廉潔自律、提升服務質量等方面談認識。
這樣的場景,早已成為東聯鎮理論學習的常態。2024年,東聯鎮開展“第一議題”學習33次,理論學習中心組15次,書記講堂26次,各基層黨組織開展專題黨課22場……以理論武裝鑄魂、以組織創新夯基、以鐵紀監督護航,東聯鎮構建起“學習—組織—監督”三位一體的黨建生態,為工業重鎮高質量發展注入紅色動能。
以高水平黨建推動高效能治理,東聯鎮創新推出“跑辦代訪”制度,黨員干部化身“代辦員”,變被動接訪為主動下訪,構建“主動下訪、干部代辦”的新型問題化解機制,主動解決群眾天天有感的關鍵小事,截至目前,干部跑辦代訪共解決101件事項,變百姓“民生愿景”為“幸福實景”。
橙:活力四射迸發能量磁場
夏日傍晚,籃球從產業工人趙京柯的手中劃出弧線,球場傳來陣陣歡呼聲;不遠的健身步道上,村民胡培你牽著孫兒的小手,影子被晚霞拉長;農家小院里,“文明新風辯論會”讓一旁圍觀的村民夏定衛也主動思考起了身邊事……
“之前附近都沒有籃球場,想打球得跑市區,隨著這個社區籃球場的建成,我們下班步行十分鐘就到了。”安徽江瑞集團職工趙志強告訴記者。
東聯鎮轄區企業眾多,居民健身需求旺盛,2024年,該鎮投入70萬元打造了鄰里中心綜合運動場。綜合運動場成為產業工人和當地村民的“活力心臟”。東聯鎮還結合群眾需求,開展了籃球賽等一系列群眾性體育健身活動,如今,籃球聯賽引爆夏日,羽毛球場揮拍聲與兒童樂園嬉笑交織,五公里健身步道讓村民實現家門口的“健身自由”。
一系列暖心民生基礎設施的建立要歸功于該鎮鄉鎮人代會“一號議案”制度,每年,“一號議案”由鎮全體人大代表投票選出,入選后作為黨委、政府主抓項目予以推進。2024年,人大代表票決出主干渠清淤護砌、鎮域公交站臺建設、無動力兒童樂園等4大民生工程,千萬資金精準落地。
東聯鎮產業工人籃球主題公園正舉行精彩的籃球賽(央廣網發 汪槿曦 攝)
黃:菊香漫野釀就共富蜜
盛夏,東聯鎮蓮湖村的金絲皇菊種植基地里蒸騰著熱浪。農戶張賢達俯身撥開翠葉,指尖輕觸綴滿花苞的菊枝,汗珠滾落泥土。“現在施足肥、除凈草,到了11月這30畝地就變‘金毯子’!”他身后連片的菊田在驕陽下翻涌綠浪。
四年前,蓮湖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曹文敏帶著供銷合作社開始試種金絲皇菊,而今基地擴至30畝,刨去成本,每畝地純利潤約三四千元,30畝地可為村里增收約10萬元。“管護期務工每天能有100元的收入,顧家掙錢兩不誤!”村民胡大姐告訴記者。
一朵朵菊花的盛開,展開了東聯特色農業的“黃金版圖”。長江水滋養千畝蟹塘,“東河螃蟹”膏滿黃肥;龍成水產打造馬口魚從苗種到成魚養殖一條龍特色產業,帶動東聯水產從傳統養殖品種到高附加值品種的轉變;兩千畝蓮藕亭亭鋪展,雪白玉臂般的成品藕畝產達3-4千斤,菱角菜浮翠搖波,畝產穩超千斤;豐樂園“陽光玫瑰”甜透仲夏,冷鏈車直通長三角……
數據是最暖的豐收曲。2024年,東聯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39840元,超全區11.5%、全市72.7%。沃野之上,鄉村振興的金色答卷,正徐徐鋪展。
生態宜居的東聯鎮(央廣網記者 徐鵬 攝)
綠:“顏值”刷新喚醒生機勃勃
走進聯合村前頭姚中心村,村路干凈整潔,水塘碧綠清洌,一棟棟黛瓦白墻臥于綠韻之中。“前幾年這水塘還堆滿淤泥!”村民姚文學說,昔日的“臭水塘”已變成了“風景塘”,這里也成了村口“人氣客廳”。
和美鄉村換新顏。近年來,東聯鎮大力實施“千村引領、萬村升級”工程,竣工完成聯合村前頭姚省級中心村及6個美麗宜居自然村建設項目;當家塘清淤213畝;農村改廁128戶。開展全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美鄉村中心村管護全面提升行動,進一步改善村容村貌。
324個“天眼”也織就綠智網。為提高治理效能,東聯鎮在省內率先打造了“智慧鄉鎮”項目,在東聯鎮“AI智慧鄉鎮指揮中心”,“智慧鄉鎮”云平臺可以清晰地看到該鎮各主要道口、關鍵部位實時情況。
“夏秋季是溺水事故的高發期,我們鎮324個智能探頭,其中近一半覆蓋溝河塘渠。”上線防溺水應用模塊后,依托高清攝像頭、視頻大數據分析平臺,通過手機端便可對轄區重點水域實施全天候動態監控,有效發揮了防溺水‘前哨’作用。”東聯鎮相關負責人劉芳介紹。
青:青春經緯織就暖心底色
在東聯鎮毛橋街道,一間五十余平方米的工會驛站里,空調送出的涼風拂過環衛工張師傅的臉頰。他端著一杯白開水,翻開當日報紙,戶外勞動后的疲憊身體在這里得到片刻的休憩。這個被評為“全國最美工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點”的港灣正是“暖心東聯”微小而動人的縮影。
2025年,東聯鎮團組織獲評安徽省五四紅旗團委的榮光,這是對這片土地上奔涌的青春力量最有力的加冕。榮譽背后,是東聯鎮工青婦三方以青春之力、溫暖之光、奉獻之美編織起一張托舉民生的立體保障網。
他們深入社區,守護“一老一小”,將服務延伸至居民最需要的角落。“雨露計劃”持續為寒門學子撥開求學路上的陰霾,以知識之泉澆灌夢想;青年力量積極開辟“公益崗位”,為脫貧群眾鋪就家門口的安穩生計,讓自強之根深扎鄉土;一個個充滿活力的青年志愿者,在街頭巷尾、田間地頭,成為照亮困境、播撒希望的溫暖星火。
2024年7月東聯鎮團委組織青年志愿隊在堤壩上進行查險(央廣網發 東聯鎮供圖)
藍:服務升維澎湃經濟浪潮
皖江之畔東聯,廣袤田野與村落相映成趣,工業集中區內車流不息。這座人口不足三萬的小鎮,"鏈"動著237億元工業產值。
產業蓬勃的背后,是東聯鎮黨委政府構筑的湛藍服務生態。“服務好現有企業就是最好的招商引資,完善好配套服務就是最優營商環境。”這是東聯鎮為企服務的理念。
2022年,銅陵首個鄉鎮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在此誕生,設置“逢8必問”機制:每月8日,鎮領導帶政策進企業,聽訴求、解難題;每月18日,多部門聯合“會診”攻堅瓶頸;每月28日,跟蹤回訪,聽取反饋和評價。
數字見證藍色服務的厚度:專項行動14場次,解決難題152項,助企降本增效7640萬元,招工1900余人。這抹服務之藍,如活水滋養著工業森林。
東聯鎮在2022年就成立了銅陵市首個鄉鎮企業發展服務中心(央廣網發 東聯鎮供圖)
紫:公信之錨定盤民生
“這個漿砌石護砌石料粒徑是多少?”今年年初,東聯鎮三套班子集體調研2024年人大“一號議案”暢干渠、除短板項目推進情況。當調研組指出四標段施工現場存在護砌砂漿飽和度不足、石料粒徑偏小等問題,以及監理單位履職不到位的情況時,人大監督這枚‘公信之錨’迅即落下,牢牢定盤:現場交辦明確責任、限期整改不留死角、監理單位掛牌督辦。
監督的刻度有多精密,民生的溫度便有多真切。為確保“一號議案”項目真正建成民心工程、精品工程,東聯鎮充分發揮人大監督的權威優勢,創新實踐“設建管”一體化全鏈條監督模式。從項目的藍圖規劃到一磚一瓦的施工建設,再到后續的長效管護,人大代表的身影活躍在每一個關鍵環節。他們以專業的眼光、負責的態度,緊盯質量、進度和惠民實效,用嚴謹的監督為每一項工程注入公信的基因,確保黨和政府的惠民承諾不打折扣地轉化為群眾觸手可及的幸福。
從紅色引擎點燃治理根基,到金色豐收鋪展共富畫卷;從綠色生態沁潤和美家園,到藍色服務澎湃經濟浪潮;從青春經緯編織暖心善治,到公信之錨定盤民生福祉……東聯鎮的每一幀七彩“封面”,都是人民幸福笑臉的生動拼圖。
當黨建紅引領著這片七彩光譜交融生輝,這座小鎮正以奮進的姿態,在日新月異的“封面”切換間,潑墨繪就一幅工業文明與田園詩意和諧共生、高質量發展與高品質生活交相輝映的新時代美好畫卷。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