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技館中借助VR“重走”蕩氣回腸的長征路,到博物院內以AI“對話”千年文物,再到本源量子前沿實驗室里為未來通信安全筑起高墻——安徽聯通以科技為鑰,接連開啟了歷史、文化與未來的三重時光之門。

第一重門:VR“對話”烽火,在虛擬雪山上親歷長征之艱

安徽科技館又有打卡點“上新”了。

這就是由安徽聯通攜手安徽省科技館等共同打造的“時光門”VR大空間,7月11日在安徽省科技館正式揭牌啟用,中國聯通首個VR大空間內容IP《跟著走》在現場展出。

7月17日正值暑假期間,安徽省科技館內迎來學生游玩潮。在“時光門”VR大空間內,不少孩子和家長正排隊等待體驗。

“我戴上VR設備,霎時,刺骨的寒風裹挾著密集的冰粒子迎面撲來,腳下是深及小腿的積雪。我踉蹌著試圖在虛擬的雪山上站穩,每一次抬腿都異常艱難。”陳女士說這是她體驗《跟著走》的真實觸感,她從“旁觀者”轉變為“親歷者”,切身感受長征艱辛與偉大,更深刻地感悟長征精神。

這扇由安徽聯通攜手省科技館與聯通在線共同開啟的“時光門”,是科技賦能紅色教育的一次革命性突破。它融合了5G、AI與XR技術,將宏大歷史敘事轉化為沉浸式課堂,讓紅色基因在技術加持下實現“可感、可知、可傳承”的蛻變。

游客在安徽博物院體驗VR (陳家靜 攝)

第二重門:博物院里的數字回響,讓千年文物“開口說話”

踏入安徽博物院中國聯通特展廳,時光以另一種維度流淌。

文創展臺上,“連心簪扣”靜置其中。簪體取自清代金步搖的盤長紋、梅花紋與虎面紋,設計師告訴我,這分別寓意福運連綿、高潔風骨與堅實守護;而那對“連心扣”的雙心相扣結構,則巧妙呼應了聯通“心系用戶”的理念。這些蘊藏千年智慧的產品,正通過旅游紀念、企業定制等場景,成為文化傳播的靈動紐帶。

轉身步入VR體驗區,游客只要輕點設備,瞬間“穿越”至中國國家博物館的“古代中國”展廳。漢代長信宮燈的鎏金光澤近在咫尺,仿佛觸手可及。這背后是聯通運用“8K+XR+AI”技術矩陣對國寶進行的數字化活化工程,讓靜默文物在虛擬空間煥發新生。

最令人驚喜的是“時光門一體機”前。僅需站立拍攝5秒,AI便讓游客“穿越”至徽州古城的白墻黛瓦間。每月更新的地域主題模板與極簡操作,讓白發老人與稚嫩孩童都能輕松定格與歷史同框的奇妙瞬間。聯通以“5G+AI+XR+非遺”打造的徽州古城數字空間,正重塑文旅體驗的形態,讓沉淀千年的文化脈搏在數字世界強勁跳動。

第三重門:本源量子的密碼盾牌,構筑未來通信安全高地

科技對歷史的守護令人驚嘆,而對未來安全的未雨綢繆更顯戰略眼光。

2024年7月1日,中國聯通與本源量子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合作探索“通算-超算-智算-量算”融合技術的科學研究及應用。

2025年5月16日,中國聯通在北京舉辦專場發布會,重磅推出抗量子安全手機。這是目前市場上首款抗量子安全手機,標志著通信安全領域的革新突破。

中國聯通作為網絡安全現代產業鏈鏈長,率先發布抗量子安全手機,該產品由中國聯通中訊設計院與本源量子合作,關鍵技術得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院士及郭國平教授團隊的支持,開創性地將抗量子密碼算法與國密算法融合,取得了量子安全加密技術的革新突破。中國聯通抗量子安全手機以“聯通政企定制手機+抗量子密信+量子SIM卡”為核心,構建了三層防御體系。手機支持加密音視頻通話、加密即時消息、文件加密傳輸、群組加密通信等功能,并提供強制水印、閱后即焚、防截屏/錄屏等防護手段。同時,通過在線管控策略、終端加固、行業定制等服務,滿足政企行業各類場景的精細化管理需求。目前,該產品已在多行業開展試商用。(黃程程)

編輯:徐秋韻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