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亳州9月6日消息(記者 周然 見習記者 劉浩)“嘣、嘣”的悶響從后背傳來——這是閃罐發出的聲音。近日,記者走進位于安徽省亳州市的侯懷奇工作室,體驗了在當地廣受歡迎的銅火罐診療法。

與常見的玻璃火罐不同,侯懷奇使用的是紫銅制火罐。操作時,他將銅罐扣在患者后背,并在罐底凹槽內注入少量酒精并點燃,以提高罐體溫度。這全靠理療師憑借手感精準控制罐內溫度。

侯懷奇從事推拿理療臨床實踐已有二十余年。他結合自身臨床經驗,研發創制出銅火罐診療法。其銅火罐不僅榮獲兩項國家專利,他本人也先后被人社部、安徽省人社廳和亳州市人社局授予“技能大師”稱號。

這一療法集特殊器具、操作技法和個人調理方案于秘制精藥油一體,使侯懷奇成為廣受贊譽的“皖工徽匠”健康守護者。

在體驗過程中,記者親身感受了侯懷奇銅火罐診療法的三項“絕技”——閃罐、經絡走罐和旋罐。操作前,侯懷奇先為記者進行了背部推拿,涂抹了一層生姜藥油。這款藥油是他在判斷記者體質后特別推薦的。背部擦油不僅有助于銅罐的技法運用,也提高銅火罐疏通經絡,驅寒除濕,理氣止痛的療效。

侯懷奇向記者介紹,其獨創的銅火罐采用紫銅手工打造,導熱迅速、溫度恒定,憑借貼合人體的弧口設計與強勁吸附力,可實現熱力深層滲透,為“氣、熱、藥”三重療法奠定基礎。

在技藝層面,侯懷奇總結出“奇手淬火技藝”,憑借對火色的精準判斷與控制,完成“燒、取、扣、溫”一連貫動作,整個過程穩、準、快。更為獨特的是,他將“脊柱無痛壓揉正骨術”與銅火罐診療法相結合:先以手法放松調理脊椎、辨經定穴,再對病灶施罐,實現“先通后調,罐隨癥走”,顯著提升了臨床療效。

此外,侯懷奇還將秘方藥油應用于拔罐過程中,借助銅罐的熱力使藥效滲透體內,達到“熱藥同途、拔補兼濟”的效果,相當于在拔罐的同時完成一次“藥灸”。該方法尤其適用于風寒濕痹及瘀滯類癥狀。

基于臨床實踐,侯懷奇提煉出“辨證、辨經、辨灶”三步定位法,通過辨析體質寒熱虛實、確定病變所屬經絡、觸診查找結節與反應點,實現精準施治。他將銅火罐的應用拓展為“調未病、治已病、養已愈”的三階健康干預模式,覆蓋全周期健康需求。

“小小銅火罐,‘點燃’大健康,是我永恒的追求。”侯懷奇表示,如今他正積極投身技術培訓與傳承工作,希望這項凝聚臨床智慧的非遺絕技能夠服務更多人群,持續展現中醫外治法在當代的生命力。

編輯:徐秋韻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