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亳州9月6日消息(記者 周然 見習記者 劉浩)一千八百多年前,“神醫”華佗在亳州開辟藥圃,播撒下中醫藥的種子。如今,這座被譽為“中華藥都”的城市,依然傳承著華佗的養生智慧,并以年輕時尚的方式,走進當代生活。

在亳州,以推拿理療、藥膳和花草茶為代表的養生產業,共同構成了從體驗到品嘗再到日常的養生消費閉環。網友將推拿理療對應的火罐,藥膳對應的燉罐和花草茶對應的茶罐,形象的稱之為亳州養生的“三罐”演義。

位于亳州的中藥材交易市場(央廣網見習記者 劉浩 攝)

從文化底蘊來看,亳州歷史上曾走出曹操、華佗等三國時期的重要人物,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三國文化(可參見央廣網報道:《文化中國行|曹操,你“變”了》)。而今,從產業形態來看,亳州通過“三罐”演義這一產業格局,正講述傳統養生與現代生活相融合的新故事。

火罐:

理療“拿捏”筋骨

“嘣、嘣——”在侯懷奇技能大師工作室,特制紫銅火罐吸附皮膚,拔取時發出有節奏的悶響。

拔罐,在我國歷史悠久。侯懷奇從事推拿理療已二十余年。他介紹,中醫古籍早有記載,古人利用牲畜的角(如牛角、羊角等)磨成有孔的筒狀,通過燃燒等方式造成罐內負壓,吸附在人體的特定穴位上,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后來又演化為竹罐、陶罐和如今常見的玻璃罐。

侯懷奇的銅火罐診療法(央廣網發 受訪者供圖)

而侯懷奇使用的是自己研制的紫銅火罐。操作時,他在罐底凹槽注入少量酒精并點燃,通過精準控制溫度,將溫熱的銅罐迅速扣于體驗者背部。這里的溫度,全靠理療師多年練就的手感與經驗。

侯懷奇結合臨床實踐,研創出銅火罐診療技法,其銅火罐獲兩項國家專利,他本人也被各級人社部門授予“技能大師”稱號。

華佗倡導的“貫通經絡”理念,在侯懷奇手中發展為“辨證、辨經、辨灶”三步法,配合紫銅罐施展得更為精準。尤其受年輕游客青睞的,是他的“閃罐、走罐、旋罐”三項技法。操作前,他會根據體驗者體質選用特制藥油涂背,既便于操作,也增強疏通經絡、驅寒除濕的功效。

一位年輕體驗者表示:“閃、走、旋一套下來,整個后背都輕松了。”隨著年輕人對中醫理療興趣提升,侯懷奇的銅火罐診療法正迅速“出圈”,成為養生新寵。

燉罐:

藥膳引領新“食尚”

從傳統“藥罐”到美味“燉罐”,變的是風味與口感,不變的則是中醫藥的方劑功效。

自古中醫便推崇以砂罐、瓦罐熬制湯藥,因其材質穩定,不至干擾藥性,能更好地保留藥材的本味與功效。這一傳統經驗,也逐漸融入藥膳的制作之中。

華佗十全大補湯(央廣網發 懷凱供圖)

在亳州,43歲的懷凱專注于藥膳制作已近二十載,并深度參與了《中式烹調師(藥膳制作師)國家職業標準》的制定工作。多年來,他帶領團隊研發超過500道藥膳,其中80余道備受食客青睞。諸如“曹操魚頭”“芍花雞”等招牌菜,更是他的拿手之作。

在后廚,懷凱現場撈取鮮活鰱魚,取魚頭洗凈,再配以天麻、茯苓、山藥等藥材,按精確比例腌制后入砂罐慢燉。他介紹,這道“曹操魚頭”相傳源自華佗為曹操調制的緩解頭痛之方,故得此名。

此外,“華佗十全大補湯”“益智仁貢鵝”“石斛牛肉”等藥膳,也延續了燉罐的古法傳統——既保留食材的原汁原味,又充分發揮文火慢燉的優勢,令藥材與食材風味交融、相得益彰。

懷凱告訴記者,他們通過不斷改良,改變了中草藥苦澀難入口的刻板印象,將藥食同源的理念化作一道道如“曹操魚頭”般的美味。這不僅提供了兼顧健康與美味的餐飲選擇,也讓輕養生、慢養生成為一種可輕松融入日常與社交的享受。

茶罐:

花草茶飲“吸粉”年輕味蕾

位于亳州市中心城區的華祖庵旁,有一家名為萬花田的中藥茶飲店,正逐漸成為游客探訪亳州、打卡華祖庵的“標配CP”。和別的飲品店不同的是,該店前臺擺滿了幾個大罐飲品,分別盛有熬煮的各種中藥湯汁。

萬花田的中草藥飲品(央廣網發 宋世禮 攝)

很多年輕游客手持一杯特色中藥茶飲,以古樸雅致的華祖庵為背景,加上一張定位亳州的圖片——這樣的打卡組合,能迅速在社交平臺上走紅,吸引越來越多的人前來體驗。

萬花田的創始人田川出身藥材世家,他根據中醫藥方劑研發出多款“脆皮青年”愛不釋手的花草茶。

最受年輕人喜歡的當屬他店里的“一參正氣”“素顏氣血飲”。

田川自2011年受新式茶飲啟發,嘗試將“藥食同源”理念與現代茶飲結合。他坦言,起初家人并不支持,認為這是“不務正業”。但他堅持在工廠反復調試配方,甚至自創的人參奶茶也歷經半年才攻克口感難題,最終成為爆款。

創業過程中,他匯聚了一批來自知名品牌和連鎖機構的伙伴,組成聯合創始團隊,共同推動品牌發展。

一位游客告訴記者,中藥奶茶精準捕捉了年輕人“左手奶茶、右手枸杞”的補償式養生心理,將藥食同源變成一杯拿在手中的“一參正氣”茶飲,提供了便捷、時尚的日常養生選擇,成功打入年輕人的高頻消費場景。

萬花田系列中藥茶飲(央廣網發 宋世禮 攝)

近年來亳州市提出以“藥膳、花草茶、保健按摩”三大板塊,打造“亳州養生”品牌。據了解,該市隨著養生品牌三大板塊帶動的產業鏈不斷延伸,目前亳州已發展藥膳企業1956家,從業人員5.1萬人,產值近160億元;發展花草茶企業932家,帶動就業約18.9萬人;發展保健按摩企業及個體318家,從業人員1.3萬人,產值約12.1億元。

黃山學院文化與傳播學院院長呂正兵在接受央廣網采訪時表示,亳州通過“三罐”演義成功將傳統養生智慧轉化為可體驗、可品嘗、可分享的年輕化產品矩陣,超越了單純的產品售賣,升維為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

呂正兵說,這座城市將華佗的“種子”培育成了覆蓋一二三產業的全產業鏈,讓養生成為一種輕松、時尚、愉悅的生活日常。“亳州現在賣的不僅是藥材,更是一種可感可觸的大健康養生理念”。

編輯:徐秋韻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