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泉縣緊扣新時代基層治理的核心要求,以黨建為根本引領,推深做實“有事找書記”工作機制。通過構建三級書記責任體系、暢通群眾參與渠道、整合智慧治理資源,有效回應群眾關切,提升服務效能,為基層善治提供了鮮活有力的“臨泉樣本”。
三級書記抓治理,頭雁領航強根基
壓實書記責任鏈。臨泉縣著力構建縣、鄉、村三級書記聯動治理責任體系,對全縣406個村(社區)全覆蓋發放“有事找書記”便民服務卡,公開書記聯系方式,確保群眾訴求“首接直辦”。午收期間發放“暖心農機手、服務保三夏”便民服務卡和倡議書2萬余份,累計服務農機手2500人次,驗證了“小卡片撬動大服務”的可行性,為保障糧食安全、促進農民增收注入了新動能。
領辦項目解難題。聚焦小區治理、環境整治、矛盾化解、為企服務等領域民生痛點和治理堵點,各級書記主動認領基層治理領辦項目,確保服務為民。陶老鄉陶老村將一道街百余家商戶經營難作為領辦項目,深入調研并協調相關部門對綠化帶進行改造,探索出商戶自治與政府管理相結合的新路徑,受到廣泛好評。
選優配強提能力。線上依托教育在線平臺,組織城鄉基層干部定期學習、互學互促;線下持續開展干部能力素質提升活動與“鄉村振興擂臺比武”,并在今年編印《基層社會治理法律知識宣傳冊》,輪訓村書記400余人次,網格員1輪次,提升矛盾化解的專業化、法治化水平。
民事民議民做主,協同聯動破頑疾
“村頭群眾會”聽民意。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召開村頭群眾議事會,干部現場答疑、群眾共商共議。老集鎮東馬寨村收集村民反映道路破損的問題后,修建了15個村187條巷道,解決13.3公里出行難題;城南街道通過露天居民會采納安裝充電樁的建議,推動民生訴求“一線解決”。
“積分超市”聚民心。鼓勵設立“積分超市”,將鄰里和睦、遵守村規、孝老愛親、風險隱患排查等行為量化積分,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高塘鎮孫橋口村“文明積分”培育新風尚,有效累計化解婚喪陋習糾紛23起;瓦店鎮桐莊村老黨員主動上門,化解了張姓兄弟多年的土地糾紛。
“一站式平臺”解民憂。鄉鎮(街道)統籌司法所、派出所、婦聯等資源,設立書記接訪室和矛盾調解室,構建“調解優先、多元銜接”的矛盾化解體系。長官鎮推行“首接負責+協同處置”機制,統籌部門負責人和鎮村(居)干部聯合處置疑難事項;姜寨鎮李吳村“書記調解+司法確認”模式使調解成功率同比提升23%,訴訟案件量下降40%。
多網合一精治理,智慧群策提效能
“網格建設”固根基。整合鄉村振興、平安建設、應急管理等網格,全縣科學劃分基礎網格5599個,網格員常態化開展“六訪六記”,1-6月份有效化解鄰里糾紛、土地爭議等問題1.44萬件,實現“人在網格走、事在網格辦”。以村(居)民組長為專職網格員,廣泛吸納黨員、退役軍人、志愿者等為兼職力量,調整充實專職網格員900余人,對糾紛隱患早發現早處置,力爭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慧治代莊”樹標桿。在城南街道代莊社區試點智慧社區平臺,以“黨建引領、數據驅動、服務惠民”為理念,構建“兩網兩屏兩中心”架構,推動服務下沉。平臺運行后,社區活動參與率增長40%,獲評省級“智慧社區”,居民滿意度、幸福感顯著提升。
“接訴即辦”優服務。創新“接訴即辦”服務方式,開設《“臨”聽民聲“泉”心解答》專欄,為群眾提供公積金、教育、醫保、就業等領域集成式政策解答;專設涉企服務專席,推動高效閉環解決企業訴求62件;堅持“一月一題”機制,推動解決預付卡、道路護欄、充電樁等高頻共性問題。2025年已辦理群眾訴求3.7萬余件。
臨泉縣以“有事找書記”為抓手,在基層治理的廣袤田野上精耕細作,將實干實效轉化為千家萬戶可感可及的安心與暖心。未來,臨泉縣將持續深耕黨建引領“責任田”,以更實舉措、更優服務讓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任蕾懿)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