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國汽車產業正在實現從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低端品牌向高端品牌、低端消費向高端消費的歷史性跨越。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風起云涌的這一年,中國車企在全球市場上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與競爭力,不僅實現了國內市場的快速增長,更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
即將過去的2024年,同樣堪稱是安徽汽車產業的“大年”。以奇瑞、蔚來、江淮等為代表的本土品牌,通過技術創新、產能擴張和全球化戰略布局,不僅鞏固了國內市場地位,還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成為安徽乃至中國汽車工業加速崛起的生動注腳。
關鍵詞1:加速崛起
你見過超大型“抓娃娃機”嗎?誤差精度比頭發絲還細的車身外總拼工位,到底是什么樣?
5月9日,蔚來第50萬臺量產車在合肥下線,車主為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這臺全新ES8就由位于安徽合肥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區、擁有超大“抓娃娃機”般涂裝工序的蔚來第二工廠生產。
“這里以前是一片荒地,從荒地到工廠再到安裝完設備,整體不到20個月,到調試完投產,總體上兩年時間不到。”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介紹,這臺所謂的超大型“抓娃娃機”,也就是蔚來全球首創的“魔方”車輛存取平臺,在涂裝車間被大范圍應用。該裝置可實現批量化預存車身、按需抓取車身進入個性化定制環節,實現了大規模生產與個性化定制的平衡。在這里,可以看到車身被輕松快速抓取,仿佛一位隱形的智能機器人在“抓公仔娃娃”,又準又穩又快。
在距離這一廠區不遠的淮南市,蔚來第三工廠已獲準建設,將于明年第三季度正式投產。
在合肥市長豐縣,2021年才落戶的比亞迪合肥基地3期項目均已經投產、實現量產。記者采訪中獲悉,2023年,合肥比亞迪生產整車近50萬輛,實現產值突破600億元,在全省新能源汽車中占比達56%。2024年9月,合肥比亞迪日產最高突破4000輛,月產首次突破10萬輛大關。
這就意味著越來越多的皖產新能源車將從這里出發,駛向全球。
11月14日上午,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量首次突破了1000萬輛,同時也是全球首個新能源汽車年度達產1000萬輛的國家。
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分會發布的最新數據,2024年自主品牌累計市場份額達到60%,同比增加8.5個百分點,這一數據顯示出自主品牌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不斷增強。11月,主流合資品牌零售60萬輛,同比下降9%。
自主品牌的市占率也反映在銷量上。臨近歲末,奇瑞汽車、蔚來汽車、比亞迪汽車等多家自主車企傳出銷量報告。若以城市為單位,新能源汽車之城的較量,則日趨白熱化。
據合肥市工信局發布數據,截至10月21日,年內全市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100萬輛。其中,1月至9月產量92.75萬輛,同比增長74.47%。預計全年產量突破130萬輛,同比增長74%,將超額實現原定120萬輛的年度目標。
車企方面,記者近日從奇瑞獲悉,11月,奇瑞集團共計銷售汽車28萬輛,同比增長32.2%,刷新了其單月銷量紀錄,實現了新能源、燃油車、海外出口、國內市場“四賽道”全面增長,進一步兌現了奇瑞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在2023年10月16日舉辦的奇瑞科技日上,所作的“我們明年在新能源上不會這么客氣了,也不會用虧損來撐發展”的宣言。
此外,根據蔚來最新發布的交付量數據,今年前11個月,蔚來公司共交付新車190832臺,同比增長34.36%。另外,蔚來公司新品牌樂道首款車L60,用64天交付了超1萬臺新車。
2024年,從年初比亞迪率先打出“電比油低”戰略,掀起“價格戰”,一場話語權和定價權的爭奪拉鋸戰貫穿全年。
但是,盡管新能源汽車市場蓬勃發展,但行業利潤率卻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過去三年間,中國汽車行業的利潤率從6.1%下滑至5%,今年上半年更是降至4.98%。今年前三季度,利潤率更是進一步跌至4.6%。價格戰的持續升級,不僅改變了市場競爭格局,更對車企的生存環境造成了影響。
12月12日,“2024蔚來媒體面對面”活動在上海舉行,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在現場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蔚來品牌不會參與,希望保持價格穩定,對用戶和資本來說都是合理的選擇,要保持銷量只能下苦功夫。”
據蔚來方面透露,今年3月份蔚來調整了BaaS政策,降低了購車門檻。據了解,使用BaaS購買蔚來,車價可減少7萬元至12.8萬元,電池租用服務費還可以付4贈1。結合換電,用戶不需要承擔動力電池過保后的因電池衰減而產生的高昂更換成本和車價貶值,避免電池壽命焦慮。目前,選擇BaaS方案購車的用戶已經超過了70%。
通過靈活的BaaS政策調整,蔚來確保價格體系基本穩定的同時,還在有序調整優惠促銷力度。11月20日,在蔚來三季報電話會上,李斌直言,蔚來10月份收窄了促銷支出,市場需求在11月份重新恢復。今年四季度,蔚來爭取將整車毛利率維持在15%。
關鍵詞2:向上突圍
11月26日,在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董事長、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董事長余承東看來“遠遠超越”一些國外頂級豪華汽車的尊界旗下首款產品尊界S800,正式亮相。
這標志著,自主品牌百萬元級新能源車再添一新將,華為鴻蒙智行“四界”正式集結完畢,以20萬元至百萬元的價格區間,構成了鴻蒙智行在智能汽車領域的矩陣。
“一切為了尊界,為了尊界的一切”,江汽集團控股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項興初表示,尊界S800是江汽集團和華為深度合作的超豪華平臺上的首款產品。江淮汽車將尊界的產品開發、生產制造、品質交付、服務保障等作為“頭號工程”頂格推進。
之后不到一個月,起售價為78.8萬元的國產自主品牌豪華車蔚來ET9正式上市。
如今,豪華車市場增長的潛力極大。麥肯錫預測,到2031年,豪華車市場將以8%—14%的復合年增長率擴張,且價位越往上增長率越高。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在新能源豪車領域具有巨大的潛力。在超豪華這個壁壘更高的細分賽道,自主品牌繼續向上發起猛攻,以尋求高端化突破。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峰此前表示:“品牌代表著一個國家的軟實力,中國汽車品牌向上是汽車強國建設的必經之路。”
今年以來,已經在60萬元以下的市場中逐步站穩腳跟的部分自主品牌開始選擇向上發起猛攻。一位汽車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這背后,一方面有向上打造品牌調性的考慮,也有希冀通過推出自主豪華車包括超豪華車品牌,向上覆蓋更多的價格區間,謀求更多的利潤。
對于這一市場中的競爭,李斌告訴記者,越向高端市場走,尤其是向行政級別進發,“共識市場”就變得更重要,也就是說“大家認為怎么樣”這件事情很重要。
他解釋說:“現在中國品牌一起發展高端行政市場,甚至去突破更貴的市場,就能夠讓用戶去思考,原來,中國品牌是可以做行政旗艦的。而且好幾家車企一起,會動搖傳統的例如BBA們在高端旗艦市場的壟斷位置,總的來說,這肯定是好事。”
《2024年1至9月乘用車市場價格段分析——品牌份額分析》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9月自主品牌新車銷售份額在各個價格區間均有提升。其中,10萬元至20萬元區間自主品牌份額突破60%;20萬元至30萬元、30萬元至50萬元和50萬元至70萬元區間增長最為顯著,較2021年增長達3倍至4倍;100萬元以上區間實現從無到有。
正如2021年中國新能源車逐步開始在50萬元以下的主流消費市場構建品牌護城河一樣,今天,包括華為鴻蒙智行、蔚來、比亞迪仰望在內的中國車企共同開始講起了超豪華市場的品牌故事。
關鍵詞3:變革向前
人生有多少個十年?已經擁有10年造車經歷的李斌最突出感受就是“泥濘路上的馬拉松”。
12月21日,距離2024年結束還有不到半個月。在廣州海心沙公園,李斌帶著firefly螢火蟲和ET9,迎來了“NIODay2024”。從蔚來主品牌到樂道、螢火蟲,2024年,蔚來在15萬元至80萬元價格區間內完成了全面的產品布局。
“從公司成立的第一天開始,我們就規劃得非常清楚,從高端市場開始,積累一定能力后要服務更廣泛用戶。多品牌的推進得以覆蓋更全面市場需求,從生產研發和基建角度降低成本,讓效率得到最大化釋放。”
李斌告訴記者,從單一品牌邁向多品牌無疑是一項艱巨挑戰,卻也是蔚來在未來發展進程中的核心關鍵。自樂道這一新品牌發布后,蔚來憑借多個車型的成功上市與交付,已然證明了其多品牌運營的能力。“蔚來會持續深入推進多品牌戰略,力求全方位契合不同用戶的多元需求。”
2014年,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在北京的商務園區內向中國首批車主交付車鑰匙。這一年的上海,李斌和秦力洪構想著如何打造第一款智能電動汽車產品、如何建立一套全新的商業模式。
這一年中國汽車的產量突破2300萬輛,其中新能源車占比僅為0.4%。10年后,中國新能源汽車卻占據了中國汽車市場的半壁江山。
10年里,蔚來累計收獲62萬車主的信賴,在國內30萬元及以上純電市場中,份額超越40%;完成12個關鍵技術領域的全棧布局,累計申請專利數超過9300件;在國內和歐洲共計建造2750座換電站以及超過24200根充電樁。
但是,面對華為、小米等玩家的入局,價格上的“短兵相接”和較高的財務壓力,蔚來將如何開啟下一個十年?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前11個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銷量965.9萬輛,同比增長40.8%。但是,看似高速增長的市場卻有太多玩家。此外,“油電”之間的拉鋸戰使得市場處在非正常競爭階段。據不完全統計,今年1月至10月,國內累計上市新能源車型98款,但月銷破萬輛的產品僅10款,新能源汽車產品均價同比下滑6.5%。
“今年和明年,整體汽車市場還是會增長,為什么競爭這么慘烈?在市場轉換期,新進入者要迅速站穩腳跟,更有攻擊性;傳統汽車公司要保持市場份額,只能通過價格手段”。
李斌此前在公司內部曾直言,汽車市場競爭走到了最激烈最殘酷的階段,走到資格賽的最后階段,再過兩三年,能否留在“牌桌”上,能否參與決賽就將見分曉。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奇瑞汽車正持續發力,以獲取更多的戰略空間。
10月18日,以“科技智馭未來”為主題的“2024奇瑞全球創新大會”在蕪湖舉行。繼去年奇瑞科技節上那句最有名的“不客氣了”后,今年尹同躍續了一句,“明年,奇瑞智能化也不客氣了,必須進入行業頭部,我們會像20年前投入發動機一樣,把智能化、把AI作為奇瑞下一個20年、40年的重大機遇和突破方向,而且我們已經有了一系列布局,還請大家拭目以待”。
2022年,奇瑞首次發布“瑤光2025”戰略,囊括了火星架構、鯤鵬動力、雄獅科技、銀河生態等四大核心技術領域,宣布五年內投入超1000億元,培養研發人才超2萬人,建立300個瑤光實驗室。
此后,“瑤光2025”戰略進化為五大技術領域,大卓智能作為奇瑞“瑤光2025”戰略中自動駕駛板塊的重要布局加入其中。2023年4月,奇瑞發布全新的新能源戰略,宣布構建以“奇瑞、星途、捷途、iCAR”為核心的品牌矩陣,加上與華為鴻蒙智行合作打造的智界品牌,覆蓋了從經濟車型到高端豪華車型、從傳統燃油車到新能源汽車的產品線。
奇瑞汽車執行副總經理、工程技術研發總院院長高新華曾透露,將推出奇瑞自研的動力電池,這將是奇瑞在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自主創新方面的重要一步。
全球汽車產業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新能源汽車已然成為產業發展的主旋律,變革中出現了以“鴻蒙智行”為代表的新商業模式。
在12月19日舉辦的鴻蒙智行年度直播活動上,余承東和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張興海,奇瑞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建勇,江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總經理項興初首次同框。
余承東表示,過去華為和車廠只是供應商的關系,現在變成了合作共贏的關系,從市場調研、產品規劃、營銷策劃到上市服務一條龍打通。“鴻蒙智行與四大車廠一起共建生態聯盟,一起進入軟件定義汽車時代”。
關鍵詞4:向外布局
2024年,在海外整體銷量穩步增長的前提下,中國車企一邊深耕海外渠道,不斷向空白市場滲透,一邊加快產能及產業鏈全球化步伐,加快海外建廠的力度。
11月1日上午,蕪湖港滾裝船碼頭,一聲汽笛長鳴打破江面平靜,奇瑞瑞虎7迎來第100萬輛車的揚帆出海,成為首個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破百萬輛的單一車型。
“百萬”里程碑的背后,奇瑞也連續21年位居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
“前三季度,出口汽車68.11萬輛,出口量居全國第一。”合肥海關副關長姜開源在10月21日舉行的安徽省前三季度外貿情況新聞發布會上介紹,安徽出口產品結構持續優化,汽車出口增長強勁,其中電動汽車出口增長272.2%。
以蕪湖港為例,今年以來,蕪湖港集裝箱業務提質增效,1月至11月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49.34萬標準箱,同比增加15.47%;汽車滾裝貨運量屢創歷史新高,1月至11月完成滾裝量21萬輛,同比增長6.3%,預計今年將達到22.6萬輛。
今年巴黎奧運會期間,由安凱客車提供的批量純電動觀光巴士穿梭在埃菲爾鐵塔、凱旋門、盧浮宮等諸多巴黎標志性景點之間,為全球游客提供綠色、環保、舒適的旅游觀光出行服務。
安徽安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國際營銷公司副總經理王曉光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安凱將全球市場分為了6個大區,并在每個大區內打造、培養1個至2個區域內部的戰略市場,作為根據地導入適合銷售的產品,集中相對優勢的資源,培育和維護重點客戶及項目,并采取行銷加駐銷的方式,在渠道上則采用經銷與直銷相結合的方式。“比如中東地區的沙特,美洲地區的墨西哥,東南亞的菲律賓、泰國等地。”
王曉光說,前述安凱客車亮相巴黎奧運會并不是安凱產的客車首次在海外參加大型活動,“倫敦奧運會的時候,我們的客車也有參與。”
“這些年,新能源客車出口的比例越來越高。”據王曉光介紹,2020年開始,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海外客戶對中國的新能源客車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和采購意向,目前安凱客車已實現出口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市場占公司總銷售比例的40%左右。
前不久,江淮汽車百臺電動輕卡發車儀式在新港基地舉行。此次與墨西哥客戶在電動輕卡領域的合作,是江淮汽車墨西哥市場大客戶開發戰略的又一重要成果。
墨西哥作為全球第七大汽車生產基地和第十三大汽車市場,近年來吸引了眾多國際汽車制造商的關注。作為首款本地化生產的中國品牌皮卡,江淮皮卡已在當地建立起130多個營銷服務網點,累計出口銷量突破2.7萬輛。
據江汽集團相關工作人員介紹,如今,江淮汽車已累計出口至全球132個國家和地區,累計出口量140萬輛;其中,出口覆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114個,累計出口112萬輛,占公司累計出口的80%。江淮汽車目前在海外已建立3家全資子公司(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馬來西亞)、2家合資公司(越南和哈薩克斯坦)和19家海外KD工廠,其中16家分布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在主機廠加速“出海”的同時,汽車供應鏈企業也按下了出海加速鍵,并從單純的產品貿易“出海”,逐漸轉向如海外建廠、海外投融資并購等更深層次的出海新形勢。
焊接、測試、打包……近日,在黃山市瑞興汽車電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興汽車”)現代化生產車間內,工人們正抓緊生產汽車面板功能開關等產品,準備出口泰國,而在今年早些時間的一次德國展會上,瑞興汽車展出的車載冰箱等產品受到了海外客商的青睞。
瑞興汽車副總經理曹俊呈告訴記者,瑞興汽車是一家專注于研發、生產和銷售各類車用電子電器開關、車頂控制模塊及車內智能面板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的汽車頂燈控制模塊業務在全國市場的占有率已達15%。在眾多出口產品中,汽車電子電器開關,成為了公司海外業務的主力軍,目前產品出口范圍覆蓋包括歐洲、美國、馬來西亞、沙特、巴西、印度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海外業務在我們公司占比達到5%。”
配套領克08的左前電動玻璃升降開關總成、配套捷途山海的駕駛模式開關總成、配套極氪009光輝的第二排座椅左控制開關……在瑞興汽車公司內,記者注意到該公司為國內主機廠配套了多款汽車零部件。
“一般看車型,大部分產品是定制化的產品。”曹俊呈表示,配套國內外產品的不同之處主要在于標準和氣候要求不同。“比如,出口馬來西亞的產品對于防水的要求高,如果產品要出口到比較寒冷的國家,還需要做零下50攝氏度的試驗。”
曹俊呈介紹,公司的出口業務始于2015年前后,一般有配套主機廠出口和國內業務“傳幫帶”兩種模式。“比如我們跟隨某車廠開拓了南美市場和東南亞市場,而‘傳幫帶’指的是我們與一些跨國零部件公司合作后,他們給我們轉介紹到其自己國家內的業務。”
同樣在皖南,寧國的安徽中鼎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鼎股份”),通過收購整合海外企業,完成產業鏈構建。
自2003年以來,中鼎股份陸續收購整合了十多家海外企業,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公司在智能底盤空氣懸掛系統、智能底盤輕量化系統、熱管理系統等領域確立了行業領先地位。歐洲橡膠雜志(ERJ)發布的2023年度全球非輪胎橡膠制品50強排行榜中,中鼎股份排在第13位,在國內排第1位。
“從整車生產到零部件制造,再到技術研發,每個環節都緊密聯系,這種完整的產業鏈和技術創新為安徽汽車產品出口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合肥工業大學車輛工程系主任張炳力告訴記者,安徽省對汽車產業非常重視,出臺多項政策支持汽車產業發展,力求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關鍵詞5:多元“補能”
12月5日,在國網安徽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一處辦公室里,3名工作人員正在電腦前忙碌。電腦旁擺著兩樣東西,一個是手機支架,另一個則是外呼電話。
隨著其中一名工作人員將鼠標點進“國網安徽高速充電站”的選項后,他們面前的大屏上分別出現了“巢湖服務區蕪湖方向”“豐樂服務區北京方向”等多個國網安徽電動公司所屬充電站的實時監控畫面。其中,來往用戶插拔充電槍的畫面清晰可見。
“這個平臺24小時值班。”國網安徽電動董事長張建權告訴記者,國網安徽電動依托信息化系統,將其在安徽所有的充電站(樁)入網,實現360度無死角實時調看。“這樣做的好處是,若碰到簡單的問題,用戶通過設備上的一鍵呼叫按鈕聯系到后臺,我們可以通過視頻,與用戶對話,實現小問題當場解決,為用戶提供便利。”張建權介紹,據他們統計,一般影響用戶體驗的很多問題都是如插拔不到位、卡澀等,能夠通過調整解決。
1天后,安徽充換電App正式上線。
作為安徽全省統一的充換電服務入口,安徽充換電App依托安徽省充換電基礎設施綜合監管服務平臺,聚合省內眾多充換電運營商資源,提供全省公共充換電基礎設施場站的信息查詢、定位導航、掃碼充電、服務評價等綜合性服務。具體來說,通過一鍵找樁、一鍵比價、一鍵導航、一鍵充電、一鍵反饋“五個一”功能,為用戶提供一站式充電服務體驗,實現“一個App暢行全省”。
安徽正在全力緩解電動汽車消費者的“里程焦慮”。截至10月底,全省充電樁總量67.8萬個,同比增長66.8%;其中,公用充電樁存量9.3萬個,同比增長74.6%,位列全國第七。
如今越來越多的“玩家”涌入補能賽道。其中不僅包括了傳統能源企業、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充換電運營商,還有新興科技公司和部分省市投資平臺或能源集團。
今年1月,定位于充換電網絡建設及平臺運營、電池銀行等相關業務的中安能源公司在安徽掛牌成立。前述安徽充換電App即由中安能源承接建設。
揭牌后,安徽省能源集團、安徽省交控集團和蔚來簽署《共同推進開放共享的儲充換體系建設的戰略合作協議》,三方將支持中安能源有序推動1000座儲充換一體式換電站建設,共同推進開放共享的新能源汽車儲充換網絡布局,進一步促進換電網絡開放互通。江汽集團、奇瑞汽車也分別在活動現場與蔚來簽署《換電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換電“朋友圈”再一次擴大。
同時,以中安能源為樞紐,蔚來的充換電體系建設與安徽省充換電網絡建設將形成融合互通的局面,在資源共享、標準統一、運營模式創新等方面有著巨大想象空間,不僅可以在運營成本、效益等方面得到提升,還有助于地方和企業在充換電領域獲得更大話語權。
“超充與換電都是發展趨勢且各有優勢。”中安能源(安徽)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春華表示,從商業模式來看,換電需要高昂的先期投入,包括換電站建設、電池資產管理等,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快速普及;而超充則更加靈活,能夠更快地覆蓋更廣泛的用戶群體,但其對電網的高負荷壓力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不管是換電還是超充,實際上是新能源汽車行業多元化發展的一種體現。”黃春華認為,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環境的變化,換電與超充的邊界可能會變得模糊,它們之間的互補性將逐漸增強,共同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繁榮發展。
安徽明確提出,到2027年,主要城區力爭形成半徑不大于2公里的充電服務圈;滿足100萬輛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
打造新能源汽車出行最友好省份,這是安徽的承諾,也是前進的方向。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