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2月17日開始,黨中央在其駐地陜西安定縣(今子長縣)瓦窯堡召開政治局會議(即瓦窯堡會議)。出席和列席會議的有毛澤東、周恩來、洛甫、博古、李維漢、王稼祥、劉少奇、鄧發、凱豐、張浩、鄧穎超、吳亮平、郭洪濤等,洛甫主持會議。
12月23日,通過《中央關于軍事戰略問題的決議》。25日,通過《關于目前政治形勢與黨的任務決議》。27日,毛澤東根據會議精神,在黨的活動分子會議上作了《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會議關于政治形勢和任務的決議和毛澤東的報告,完滿地解決了黨的政治路線問題。
西安事變----逼蔣抗日
1936年12月12日,按照張學良、楊虎城商定的計劃,東北軍一部包圍華清池,扣留了蔣介石。十七路軍同時控制了西安全城,囚禁了從南京來的幾十名國民黨軍政要員。
12月13日,張學良、楊虎城發表通電,說明在國難當頭的形勢下,被迫發動西安事變是為了郭促蔣介石進行抗戰。通電提出八項抗日主張:一、改組南京政府,容納各黨各派共同負責救國。二、停止一切內戰。三、立即釋放上海被捕之愛國領袖。四、釋放全國一切政治犯。五、開放民眾愛國運動。六、保障人民集會結社一切之政治自由。七、確實遵行孫總理遺囑。八、立即召開救國會議。
中共中央分析國際國內復雜緊張的政治形勢,從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長遠利益出發,經過反復研究,和平解決了西安事變。
洛川會議----實行全民抗戰
抗日戰爭一開始,中國共產黨就號召全國人民總動員,廣泛發動群眾,武裝群眾,實行全體人民參加戰爭、支援戰爭的全面抗戰路線,亦即實行人民戰爭路線。黨認為,只有實行這樣的路線,才能引導中國的抗戰取得最后勝利,并使這個勝利成為人民的勝利。
1937年8月22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陜北洛川馮家村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上,毛澤東作軍事問題和國共兩黨關系問題的報告。 會議通過毛澤東起草的《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這是實行全面抗戰路線的綱領,它把實行抗日同爭取民主緊密地結合起來,爭取抗日民族解放戰爭朝著有利于人民勝利結局的方向發展。
六屆六中全會----統一全黨抗戰共識
為了總結全國抗戰以來的經驗教訓,確定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新階段的基本方針任務,統一全黨的認識和步調,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擴大的第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這是自黨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出席人數最多的一次中央全會。
在六中全會上,毛澤東作《論新階段》的政治報告,這是會議的中心議題。全會確定,要不斷鞏固和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用長期合作來支持長期戰爭;同時,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
中共七大----將毛澤東思想寫進黨章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舉行。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補代表208人,代表121萬黨員。這次大會是在抗日戰爭即將勝利的前夜召開的。大會的中心任務是動員和領導全國人民,徹底打敗日本侵略者,爭取國家走上自由、民主、獨立、富強的道路。
大會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在黨的歷史上,第一次將毛澤東思想作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寫入了通過的新黨章。新黨章明確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方針。”大會還選舉了新的中央領導機構,選舉毛澤東為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中央書記處主席,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為中央書記處書記。
正如以后人們所評論的那樣:七大以它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為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奪取抗戰勝利和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這次大會也成為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召開的最為成功和最為重要的一次大會。
相關新聞